2 《*辭典》:橡實殼
2.1 出處
《唐本草》
2.2 拼音名
Xiànɡ Shí Ké
2.3 別名
橡斗殼(《日華子本草》),橡豆子殼(《餘居士選奇方》),橡子殼(《玉楸藥解》)。
2.4 來源
2.5 原形態
2.6 化學成份
參見"橡實"條。
2.7 炮製
2.8 性味
《綱目》:"澀,溫,無毒。"
2.9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爲散及煮汁服,主痢。"
2.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入散劑。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2.11 附方
①治下痢脫肛:橡斗殼燒存性,研末,豬脂和搽。並煎汁洗之。(《仁齋直指方》)
②治腸風下血:橡豆子殼,用白梅肉填滿,兩個合定,鐵線扎住,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下。一方用硫黃填滿,煅研酒服。(《餘居士選奇方》)
③治走馬牙疳:橡斗殼入鹽填滿,合定燒透,出火毒,研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漱過搽之。(《全幼心鑑》)
④治風蟲牙痛:橡斗五個,皂莢一條(均入鹽在內)。同煅過,研末,日搽三、五次,荊芥湯漱之。(《經驗良方》)
2.12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