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先天性瞼內翻見於嬰幼兒,只發生在下瞼,多出現在近內眥部。其形成爲下瞼內側皮膚較多,瞼緣及瞼板前眼輪匝肌肥厚所致。檢查可見下瞼內側有一多餘的皮膚皺襞,將下瞼內側睫毛向內牽拉觸及眼球,瞼緣本身不發生內翻。由於嬰幼兒睫毛細軟,一般無明顯刺激症狀。隨年齡增長及鼻樑發育,先天性瞼內翻常會自行消失。只有當症狀明顯且非手術治療(膠布粘牽法)無效時才考慮手術(圖8.1.2.1-1)。
9 手術步驟
1.下瞼穹隆部皮膚穿線術(Sutures Through Lower Fornix and Skin) 此手術系採用縫線的牽拉作用將瞼緣向外牽拉來矯正內翻,並不損傷眼瞼組織,對兒童的眼瞼發育無影響。
(2)將1號絲線穿雙針,於下瞼穹隆部結膜中央、中內及中外1/3處做三對褥式縫線,分別自瞼板與肌層之間穿過,在睫毛下1~2mm處皮面穿出(圖8.1.2.1-2)。
(3)拉緊縫線,結紮於小紗布墊或塑膠管上,使瞼緣呈輕度外翻(圖8.1.2.1-3)。
(4)術眼眼墊遮蓋,每日換藥,5~7d後拆線。
2.皮膚眼輪匝肌切除術(Skin and Orbicularis Excision)
(1)患兒全身麻醉。因手術時間短,一般採用氯胺酮分離麻醉。對年齡較大兒童可作全身麻醉準備,試行局部浸潤或眶下神經阻滯麻醉。
(2)局部麻醉前,用眼科鑷夾持下瞼皮膚,估計皮膚切除量。再用甲紫或亞甲藍畫線定格,使切除的皮膚呈月牙狀。
(3)按畫線切除皮膚,並切除靠近瞼緣的一條眼輪匝肌(圖8.1.2.1-4)。對較重的病例可做5~7針皮膚間斷縫合,有5針平行瞼緣掛帶瞼板,以增加外翻的力量。輕者僅做皮膚切口連續縫合。
(4)如皮膚並不多,可僅平行下瞼緣切開皮膚,去除一條眼輪匝肌後切口做間斷縫合(圖8.1.2.1-5)。
(5)術後蓋眼墊,每日換藥,5~7d後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