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谷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āo gǔ wán

2 處方

神曲180克 炒烏梅肉 炮姜各120克 麥芽90克

3 製法

上藥研爲細末,蜜丸

4 功能主治

溫中健脾。治脾胃虛弱,不能消化水谷,朐膈痞悶,腹脅膨脹,日久不愈,食減嗜臥,口無味者。

5 用法用量

每次用米飲下50丸,一日服三次。

6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7 《雞峯》卷三十

7.1 方名

消谷丸

7.2 組成

吳茱萸大麥糵、神曲(炒)各等分

7.3 功效

消谷進食。

7.4 主治

胃虛冷,腹脅脹滿,臟腑不調。

7.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

7.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8.1 方名

消谷丸

8.2 組成

陳曲(炒)、木香人蔘乾薑(炮)、麝香(研)、甘草(炙,銼)、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

8.3 主治

小兒宿食不消,體熱多眠,嘔噦氣上

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米飲送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黃米大。

9 魏氏家藏方》卷五

9.1 方名

消谷丸

9.2 組成

烏梅肉1兩,川姜(炮、洗)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香附子(去毛)3兩,官桂(去粗皮,不見火)3兩,縮砂仁3兩,益智仁2兩,紫蘇葉2兩,茯苓2兩(去皮),甘草1兩半(炙)。

9.3 功效

進飲食,除宿滯,破痰實;常服不損氣,益脾胃,散宿醒。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前熟水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楊氏家藏方》卷六

10.1 方名

消谷丸

10.2 組成

肉豆蔻1枚(面裹煨),檳榔(尖者)1枚,神曲2兩(炒),青橘皮(去白)1兩,京三棱(炮,切)1兩,陳橘皮(去白)1兩,大麥糵(炒)1兩,木香半兩。

10.3 主治

胃氣弱,飲食多傷,胸膈痞悶,不思飲食。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後橘皮湯送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湯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