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基本信息
《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2017年縣醫院適用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委託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定,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發佈。
3 發佈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7] 5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爲進一步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範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持續推進臨牀路徑管理工作,委託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修)定了23個專業202個病種的臨牀路徑。上述臨牀路徑已在中華醫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上發佈,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7年5月31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4.1 一、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8)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出血(NVUGIB)亞太共識意見”(北京,2014);“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草案)”《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09,26(9) 449–52;“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指南”(北京,2015)《臨牀肝膽病雜誌》2016,32 (2):203-219
4.1.3 (三)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92.208消化道出血疾病編碼。
2.有嘔鮮血、嘔吐咖啡渣樣物、黑便等表現,懷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鏡檢查且無胃鏡禁忌者。
3.有暗紅色血便、鮮血便或者洗肉水樣便,懷疑下消化道出血,同意腸鏡和腹部增強CT檢查者。
4.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4 (四)標準住院日。
8-9日
4.1.5 (五)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
4.1.5.1 1.必需的檢查項目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指標篩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5)腹部增強CT檢查。
4.1.5.2 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的檢查項目
(2)DIC相關檢查;
(3)超聲心動圖。
4.1.6 (六)治療方案的選擇。
1.根據年齡、基礎疾病、出血量、生命體徵和血紅蛋白變化情況估計病情嚴重程度。
5.輸血指徵:
(1)收縮壓<90mmHg,或較基礎收縮壓降低≥30mmHg,或心率>120次/分。
(2)血紅蛋白<70g/L,高齡、有基礎心腦血管疾病者輸血指徵可適當放寬。
(1)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最重要的治療藥物,有利於止血和預防出血。
(2)H2受體拮抗劑(H2RA)僅用於出血量不大、病情穩定的患者。
8.內鏡檢查:
(1)系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關鍵檢查,須爭取在出血後24–48小時內進行。
(2)應積極穩定循環和神志狀況,爲內鏡治療創造條件,檢查過程中酌情監測心電、血壓和血氧飽和度。
9.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適用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藥物或內鏡治療失敗或無條件進行內鏡/TIPS的挽救治療方法。
4.1.7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考慮肝硬化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或者異位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5-7天短期使用三代頭孢類抗生素;頭孢過敏者可選用喹諾酮類抗生素。
2.明確是急性腸炎(細菌性)引起,必須早期及時使用針對腸道病原菌的抗生素。
4.1.8 (八)手術日。
無
4.1.9 (九)術後恢復。
無
4.1.10 (十)出院標準。
2. 經內鏡檢查發現出血已經停止,但未明確出血病竈者,全身情況允許時可出院繼續觀察。
4.恢復飲食,無再出血表現。
4.1.11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因內鏡檢查而造成併發症(例如穿孔、誤吸),造成住院時間延長。
2.因消化道出血而誘發其他系統病變(例如腎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建議進入該疾病的相關途徑。
3.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生命體徵不穩定、休克、意識障礙等均屬高危患者,在內鏡檢查後可能需要特殊治療手段。
5.入院後72小時內不能行內鏡檢查或患者拒絕內鏡檢查者,應轉出本路徑。
4.2 二、消化道出血臨牀路徑執行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__消化道出血_________(ICD-10:k92.208);
患者姓名 性別年齡門診號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 年月日 標準住院日天
時間 | 住院第1天 | 住院第2天 | 住院第3-4天 |
診 療 工 作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完成病歷書寫 □安排入院常規檢查 □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輸血 □簽署輸血、內鏡和搶救同意書 | □上級醫師查房 □完成入院檢查 □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輸血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書寫 | □ 上級醫師查房 |
重 點 醫 囑 | 長期醫囑: □內科護理常規 □一級/特級護理 □病重/病危 □禁食水,記出入量 □靜脈抑酸藥 臨時醫囑: □抗生素(必要時) □止血藥(必要時) □輸血醫囑(必要時) □心電監護(必要時) □吸氧(必要時) □保留胃管記量(必要時) □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輸血前檢查(血型、Rh因子,可經輸血傳播的常見病相關指標) □血氣分析 □ 吸氧(必要時) | 長期醫囑: □內科護理常規 □一級/特級護理 □病重 □禁食水,記出入量 □靜脈抑酸藥 臨時醫囑: 抗生素(必要時) □止血藥(必要時) □吸氧(必要時)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 □輸血醫囑(必要時) □保留胃管記量(必要時) □心電監護(必要時) □ 抗生素(必要時) | 長期醫囑: 內科護理常規 □ 一級/特級護理 □ 病重 □靜脈抑酸藥 □既往用藥 □開始進流食(出血已止者) 臨時醫囑: □ 止血藥(必要時) □ 抗生素(必要時) □心電監護(必要時) □記24小時出入量 □ 上腹部CT(必要時) □ □ 吸氧(必要時) |
護理工作 | □ 一級/特級護理 □ 協助患者及家屬辦理入院手續,介紹醫院相關制度、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包括入院護理評估、自理能力評估、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壓瘡風險因素評估、危重患者MEWS預警評估以及內科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症風險評估) □ 入院宣教 □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定期巡視 □ 藥物指導,遵醫囑給藥 □ 輸血指導,告知患者輸血注意事項,遵醫囑並按照輸血規章制度完成輸血工作(必要時) □ 飲食指導,囑患者及家屬禁食禁水,記出入量 □ 做好導管護理 □ 取靜脈抽血化驗 □ 檢查指導(告知目的、時間地點及注意事項,重點指導胃鏡和腸鏡檢查) □ 生活護理 □ 按需準備急救用品及藥物,配合搶救 | □ 一級/特級護理 □ 遵醫囑給藥,做好藥物指導 □ 觀察有無胃鏡併發症 □ 囑禁食飲食,記出入量 □ 輸血指導,解釋並告知患者輸血注意事項,遵醫囑並按照輸血規章制度完成輸血工作(必要時) □ 靜脈抽血化驗 □ 疾病指導,告知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基本知識,各項治療及檢查的原因及重要性,疾病的預防和誘因 □ 生活護理 □ 按需準備急救用品及藥物,配合搶救 | □ 一級/特級護理 □ 遵醫囑給藥,做好藥物指導 □ 指導患者流質飲食,記出入量 □ 靜脈抽血化驗 □ 生活護理 □ 腹部CT檢查指導,告知目的,時間地點及注意事項 |
□無 □有,原因: | □無 □有,原因: | □無 □有,原因: | |
護士 簽名 | |||
簽名 |
時間 | 住院第5-6天 | 住院第7-8天 | 住院第9天 |
診 療 工 作 | □上級醫師查房 | □上級醫師查房 □逐步開放飲食(流質) | □ 上級醫師查房 □ 逐步開放半流質 |
重 點 醫 囑 | 長期醫囑: □內科護理常規 □一級/特級護理 □病重/病危 □禁食水,記出入量 臨時醫囑: □抗生素(必要時) □輸血醫囑(必要時) □心電監護(必要時) □吸氧(必要時) | 長期醫囑: □內科護理常規 □二級護理 □流質(出血已止者),記出入量 臨時醫囑: 抗生素(必要時) □吸氧(必要時) | 長期醫囑: 內科護理常規 □三級護理 □開始進半流食 臨時醫囑: □口服抑酸藥止血藥(必要時) □ 口服胃粘膜保護劑(必要時) |
護理工作 | □ 一級/特級護理 □ 遵醫囑給藥,做好藥物指導 □ 飲食指導,記出入量 □ 生活護理 | □ 二級護理 □ 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 根據病情進行飲食 指導 □ 遵醫囑留取靜脈血 及標本化驗 □ 藥物指導,遵醫囑給 藥 □ 遵醫囑予氧氣吸入 (必要時) 項指導 □ 生活及心理護理 | □ 三級護理 □ 指導患者飲食(半流質) □ 遵醫囑給藥並進行藥物指導 □ 出院指導(飲食、用藥、運動、戒菸限酒、情緒調節、疾病自我監控) □ 協助患者及家屬辦理出院手續 □ 制定門診隨訪計劃 |
□無 □有,原因: | □無 □有,原因: | □無 □有,原因: | |
護士 簽名 | |||
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