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屬禾本科,我國北方通稱穀子,去殼後叫小米,它性喜溫暖,適應性強。 起源於我國黃河流域,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現主分佈於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各地區。
小米的品種很多,按米粒的性質可分爲糯性小米和粳性小米兩類;按穀殼的顏色可分爲黃包、白色、褐色等多種,其中紅色、灰色者多爲糯性,白色、黃色、褐色、青色者多爲粳性。一般來說,穀殼色淺者皮薄,出米率高,米質好;而穀殼色深者皮厚,出米率低,米質差。著名品種有山西沁縣黃小米,山東章丘龍山小米、山東金鄉的金米、河北桃花米等。
小米粒小,色淡黃或深黃,質地較硬,製成品有甜香味。我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後,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小米熬粥營養豐富,有“代蔘湯”之美稱。
7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8 小米的食用量
每餐60克(不宜多食、久食)
9 小米的營養價值
1. 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效;
3. 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復體力;
5. 中醫認爲小米粥表面漂浮的一層“米油”營養極爲豐富,可以代替蔘湯;
6. 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
10 小米的選購
1. 識別用薑黃粉染色的小米:用薑黃粉染色的小米,煮成粥後米爛如泥,湯清似水,失去了小米原有的風味和營養成分,使用價值不大。要判斷小米是否被染色,可用手拈幾粒小米,沾點水在手心裏搓一搓,凡用薑黃粉染過色的小米顏色由黃變灰暗,而手心會殘留黃色粉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