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灌注吸引術

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穿刺灌注吸引療法 手術 骨科手術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ī guān jíe guàn zhù xī yǐn shù

2 英文參考

percutaneous intra-articular intubation and irrigation therapy

4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穿刺灌注吸引療法

5 ICD編碼

81.9101

6 概述

膝關節灌注吸引術用於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化膿性關節炎的早期,經切開引流,留置滴注引流管關閉切口,進行滴注抗生素沖洗引流以控制關節感染治癒化膿性關節炎灌注吸引療法還可不行關節切開,藉助於套管穿刺針,將引流管置入關節,進行藥物灌注沖洗及吸引出關節膿液,以控制關節感染

灌注吸引療法與關節切開引流相比較,各有其優缺點,後者敞開關節進行沖洗關節膿液或炎性滲出物,將關節內膿栓、纖維蛋白條索清除,以免堵塞引流管,觀察關節內情況。術後還可繼續灌注吸引。缺點是需行手術切開關節。而經皮插管灌注吸引療法則不需行切開關節的手術,同樣可經插管進行關節沖洗引流治療,對早期感染關節炎滲出期,有良好治療效果,但不如切開引流者徹底,有纖維蛋白條索及膿栓堵塞引流管的可能,引流不夠充分。因此,對膿液較稠者,經插管吸引不暢,以切開關節清洗爲佳。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1.3.2.1-1,3.11.3.2.1-2)。

7 適應

膝關節灌注吸引術適用於膝關節早期(漿液滲出期)化膿性關節感染,一般應在感染後1周之內。

8 麻醉體位

病人仰臥,膝後置小枕使膝稍屈曲。局麻,兒童不合作可用全麻。

9 手術步驟

1.穿刺點選擇,膝關節內感染滲出液,使關節脹大,穿刺點選擇在髕骨內外側稍上方,進管方向是1管進入髕上囊,另1管經髕骨旁進入髁間窩。

2.穿刺  在穿刺點局麻後,用刀戳一小孔,將套管針刺入,由髕上外側進入者,向內側插入,抽出針芯,有膿液流出時,留取標本,順針管插有數個側孔的硅膠管,至髕上囊或髕骨外側。另1針自髕上內側穿刺,方向向下,抽出針芯有膿液流出後,插入有側孔的硅膠管,向下經髕骨旁至髁間窩,視膿液引流通暢,用縫線將管固定。

一般應以在高位者爲藥物滴入管,在低位者爲引流管,在手術檯上以注射器沖洗器由滴入管注入生理鹽水,視引出管通暢情況及流出量再調整,如1管流出較另1管爲通暢,則選通暢者爲流出管,此可在縫線固定管之前調整管進入的深淺與方向,以引流通暢的位置固定引流管(圖3.11.3.2.1-3)。

10 術後處理

1.患肢以石膏託固定於稍屈曲位。

2.灌注吸引  進管連接滴瓶,出管連接引流瓶。滴入藥品,用青黴素80萬U或卡那黴素0.5g或慶大黴黴素8萬U,溶於1000ml生理鹽水中滴注,24h持續滴入2000~3000ml,爲防止引流管堵塞,每3h可放快滴注速度,沖洗1次。灌洗時間待以下指標持續幾天後可拔管:①體溫降至正常;②關節局部炎症消退;③沖洗液逐漸變清亮;④沖洗液培養無細菌生長

3.全身應用抗生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