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膝關節灌注吸引術用於化膿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化膿性關節炎的早期,經切開引流,留置滴注引流管關閉切口,進行滴注抗生素及沖洗引流以控制關節感染,治癒化膿性關節炎。灌注吸引療法還可不行關節切開,藉助於套管穿刺針,將引流管置入關節,進行藥物灌注沖洗及吸引出關節內膿液,以控制關節感染。
灌注吸引療法與關節切開引流相比較,各有其優缺點,後者敞開關節進行沖洗關節內膿液或炎性滲出物,將關節內膿栓、纖維蛋白條索清除,以免堵塞引流管,觀察關節內情況。術後還可繼續灌注吸引。缺點是需行手術切開關節。而經皮插管灌注吸引療法則不需行切開關節的手術,同樣可經插管進行關節內沖洗引流治療,對早期感染性關節炎滲出期,有良好治療效果,但不如切開引流者徹底,有纖維蛋白條索及膿栓堵塞引流管的可能,引流不夠充分。因此,對膿液較稠者,經插管吸引不暢,以切開關節清洗爲佳。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1.3.2.1-1,3.11.3.2.1-2)。
9 手術步驟
1.穿刺點選擇,膝關節內感染滲出液,使關節脹大,穿刺點選擇在髕骨內外側稍上方,進管方向是1管進入髕上囊,另1管經髕骨旁進入髁間窩。
2.穿刺 在穿刺點局麻後,用刀戳一小孔,將套管針刺入,由髕上外側進入者,向內側插入,抽出針芯,有膿液流出時,留取標本,順針管插有數個側孔的硅膠管,至髕上囊或髕骨外側。另1針自髕上內側穿刺,方向向下,抽出針芯有膿液流出後,插入有側孔的硅膠管,向下經髕骨旁至髁間窩,視膿液引流通暢,用縫線將管固定。
一般應以在高位者爲藥物滴入管,在低位者爲引流管,在手術檯上以注射器或沖洗器由滴入管注入生理鹽水,視引出管通暢情況及流出量再調整,如1管流出較另1管爲通暢,則選通暢者爲流出管,此可在縫線固定管之前調整管進入的深淺與方向,以引流通暢的位置固定引流管(圖3.1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