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羚解毒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ī líng jiě dú wán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Xiling Jiedu Wan

2.2 標準編號

WS3-B-1253-92

2.3 處方

玄蔘 30g 連翹 30g 薄荷 9g 牛蒡子(炒) 9g 荊芥穗 9g 板藍根 12g 金銀花 9g 地黃 18g? 麥冬 12g 梔子 9g 淡竹葉 15g 桔梗 12g 甘草 9g 犀角粉 0. 03g 水牛角濃縮粉 0. 54g 羚羊角粉 0. 3g 冰片 6g

2.4 製法

以上十七味,除犀角粉、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粉外,冰片研成細粉; 其餘玄蔘等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與上述犀角粉等四味粉末配研,過篩,混 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20~ 130g製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墨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苦。

2.6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草酸鈣方晶, 形成晶纖維石細胞黃棕色或無色,類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約至94μm , 胞腔較大。表皮細胞狹長,垂周壁波狀彎曲,有氣孔,保衛細胞啞鈴狀。種皮柵狀細胞 表面觀短梭形,側面觀斜長方形,壁極厚,微木化,常附有棕色內果皮細胞,內含草酸 鈣方晶。內果皮纖維上下層縱橫交錯,纖維作短梭狀。薄壁組織灰棕色至墨棕色,細胞 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多碎斷,完整者長多角形、長方 形或形狀不規則,壁厚,有大的圓形紋孔,胞腔棕紅色 。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 24~50μm ,直徑 3μm 。花粉粒淡黃色,呈類圓形,外壁有疣狀突起,萌發孔 3個 明顯。

2.7 檢查

應符合九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2.8 功能與主治

辛涼發表,祛瘟解毒。用於外感是邪引起的發熱惡風頭痛目眩 四肢痠懶,面赤圓腫,咽乾口燥咳嗽咽痛

2.9 用法與用量

蘆根薄荷煎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 2丸,一日 2次。

2.10 規格

每丸重 6g

2.11 貯藏

密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