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ìng zǐ

2 《*辭典》:杏子

2.1 出處

本草圖經

2.2 拼音名

Xìnɡ Zi

2.3 別名

杏實(《別錄》)。

2.4 來源

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實。果熟時採收。

2.5 形態

植物形態詳"杏仁"條。

2.6 化學成份

果實檸檬酸、蘋果酸β-胡蘿蔔素、少量γ-胡蘿蔔素西紅柿烴;果實揮發油成分有月桂烯、檸檬烯、對-聚傘花素、異松油烯、反-2-己烯醇、α-松曲醇、牻牛兒醛、牻牛兒醇、2-甲基丁酸乙酸、芳棒醇、環氧二氫芳樟醇的順反異構體、γ-辛酸內酯、γ-癸酸內酯、橙花醛、檸檬醛。未熟果實綠原酸類、焦性兒茶酚類、赭樸鞣質黃酮類等成分。

2.7 性味

酸甘,溫。

①《千金·食治》:"味極酸。"

崔禹錫《食經》:"味酸,大熱。"

③《日華子本草》:"熱,有毒。"

④《本草圖經》:"杏之類梅者味酢,類桃者味甘。"

2.8 功能主治

潤肺定喘生津止渴。

①《千金·食治》:"其中核猶未鞕者,採之暴幹食之,甚止渴,去冷熱毒。"

②《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熱,止渴定喘,解瘟疫。"

③《隨息居飲食譜》:"潤肺生津。"

2.9 注意

崔禹錫《食經》:"不可多食,生癰癤,傷筋骨。"

②《本草衍義》:"小兒尤不可食,多致瘡癰及上膈熱。"

2.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