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xīn wěi
heart flaccidit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flaccidity caused by sthenic heart-fir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心痿(heart flaccidity[1])爲病證名[2]。是指以四肢關節不能活動,足脛縱緩不能收持,心煩,面赤,脈洪數爲主要表現的痿病[2]。即脈痿[2]。爲痿證之一[3]。《醫宗必讀·痿》:“心痿者,脈痿也。”
由於心熱火炎,血氣上逆,下部血脈空虛;或悲哀太甚,陽氣內動,屢屢失血,脈失濡養所致[3]。
《黃帝內經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又:“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爲肌痹,傳爲脈痿。”
症見四肢關節如折,不能舉動,足脛軟弱,不能着地站立[3]。
治宜清心瀉火,養血活血[3]。可用導赤各半湯,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補丸,或用大生脈湯、鐵粉丸、調營通脈湯等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