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禁忌症
高齡、體弱、不堪耐受長時間手術者。術後需作放射治療者。
9 手術步驟
9.1 1.胸大肌肌皮瓣的解剖、設計及操作
步驟同胸大肌肌皮瓣(雙葉)瓣切取 ①切口設計:根據頰部口內、外缺損大小及形狀,以胸肩峯動脈爲血管蒂,在胸部內界爲胸骨緣;外界爲腋前線;下界爲劍突平面範圍內設計肌皮瓣,亞甲藍畫線。②雙葉瓣製備:依據口內、外缺損大小及形狀於皮瓣中上份用取皮刀橫行削除表皮1.5cm,製成雙葉瓣,以便摺疊。③肌皮瓣切取:沿切口設計線切開血管蒂部皮膚、皮下至深筋膜,沿肌膜表面,翻開皮膚瓣,再沿肌皮瓣設計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層直至肋骨骨膜表面、銳性分離,翻起肌皮瓣,在胸肩峯動脈兩側保留肌肉各2.0cm,沿血管蒂切開胸大肌,遊離翻起肌血管蒂,至鎖骨,則胸大肌肌皮瓣(雙葉)完全分離。
9.2 2.切取肋骨
在掀起胸大肌肌皮瓣筋膜至第5肋的下緣時,切開肋骨下緣的骨膜,伸入骨膜剝離器,仔細將肋骨內側的骨膜與骨面分離,待剝離至兩側肌皮瓣的邊緣時,切開兩側表面的骨膜,用肋骨剪橫斷所需切斷長度的肋骨。此時向上翻轉肌皮瓣,自肋骨的上緣沿骨邊緣連同部分肋間肌及骨膜一併切下。繼續向上切取肌皮瓣,直至鎖骨中段下緣,慎勿損傷胸肩峯動脈(圖10.4.3.6.6.3-1)。
9.3 3.移植修復術
將胸大肌肌骨瓣向上扭轉180°,置於缺損部位,檢查肌骨瓣的蒂部有無張力,血管束是否因扭轉而受壓,應該繼續鬆解血管蒂兩側的肌瓣,同時用電鑽磨平部分鎖骨使成凹陷狀,使血管蒂在無張力的情況下向上扭轉並不致在此處擠壓受卡而阻斷血運。
先將舌側口底黏膜與頰側黏膜縫合,使形成襯裏,充分沖洗傷口,而後將肌骨瓣的軟組織與口腔側黏膜固定數針,使之正確就位,而後修整兩側骨斷端,並分別與肌皮骨瓣上的肋骨成端端對合。用電鑽在各側相對部位各鑽兩孔,而後用不鏽鋼絲結紮或微型鋼板固定(圖10.4.3.6.6.3-2)。
供區兩側皮膚作潛行分離,而後分肌肉、皮下組織和皮膚三層縫合。如果拉攏縫合有張力,可用鈕釦及粗線作2~3針褥式減張縫合,其下襯以碘仿紗條,以防壓迫損傷皮膚。置胸帶或加壓包紮。
植骨固定後,沖洗傷口。而後拆除一部分肌皮瓣上的縫線,立即同時縫合肌層及皮下組織。按照這個步驟,順序將四周的軟組織加以修復,這樣可以避免將肌肉和皮膚撕脫,而損傷肌肉層至皮膚的垂直穿透支的血供。
胸大肌的肌蒂部,覆蓋在頸動脈竇部以替代失去的胸鎖乳突肌,肌層與臨近肌肉作間斷縫合固位,而後縫合頸部皮瓣的皮下組織和皮膚,置入負壓引流管引流(圖10.4.3.6.6.3-3)。
10 術中注意要點
1.隨時觸摸胸肩峯動脈的血管束走行方向,防止直接損傷;如果發現血管痙攣、搏動減弱時,可用2%利多卡因溶液溼敷解痙。
2.如發現胸肩峯動脈有解剖變異,如血管變細、搏動無力,則應連同兩側的胸最上動脈和胸外側動脈,一併保留在肌蒂內以增強血供。
3.在切取肌皮瓣時,要邊切、邊剝離,同時邊相對縫合皮膚、肌肉和筋膜層,防止肌肉和皮膚層在操作過程中撕脫,就會造成由肌肉穿透至皮膚表面的血管斷裂,導致皮層壞死。
4.切取帶蒂肋骨時,注意不能剝離和損傷肋骨表面的肌肉、肌筋膜和骨膜,否則會導致肋骨部分或全部壞死。
5.自側面分離肋骨和剝離肋骨內側骨膜時,切忌急躁和粗暴,避免發生胸膜穿破,如果發現有胸膜穿破時,應及時縫合並轉移肌肉修補。
6.當帶肋骨複合的肌皮瓣轉移至口底缺損處時,注意胸肩峯動脈不要受擠壓。可用骨鑿或磨鑽,去除鎖骨表面的皮質骨,使局部呈凹面,則可避免血管蒂橫跨鎖骨時受壓。
7.在固定肋骨以前,應先修復好襯裏層(口腔黏膜)。如果口腔黏膜大部缺損已無法自口底滑行修復時,應考慮先轉移額瓣或其他遊離皮瓣作好襯裏,而後再將軟組織粗線條地縫合數針對位,而後再鑽孔固定肋骨段。如果顛倒程序,不僅操作不順手,還可在植骨固定過程中撕脫已縫合好的軟組織。
8.爲了更好地鑲嵌皮膚表層的接縫處,應在皮瓣的鄰接邊緣處,切除0.5cm的表皮層,使皮下組織鑲嵌於對側皮膚的皮下面,則縫合後的皮膚表面整齊,不致發生縫合處高低、捲曲及凹陷等不諧調的瘢痕。
9.爲了不致影響胸部的縫合處,頜下口底的負壓引流管,可在胸壁另一部位戳創引流。
10.爲了防止植骨塊移位,應首選微型鋼板作堅固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