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鎖乳突肌切斷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ōng suǒ rǔ tū jī qiē duàn shù

2 註解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常被用來矯正先天性肌性斜頸畸形

先天斜頸分兩種:先天性骨性斜頸和肌性斜頸

先天性骨性斜頸是由於先天頸椎發育缺陷如頸椎未分節、半椎畸形枕骨或寰椎與樞椎間的骨性融合等所致,這類斜頸極爲少見。先天性肌性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性攣縮後所形成的畸形,多由於產傷所致,臨牀比較多見;有認爲與遺傳有關。

3 手術圖解

切口

⑵顯露胸鎖乳突肌

分離胸鎖乳突肌

⑷切斷胸鎖乳突肌

⑸過度矯正位外固定

圖1 胸鎖乳突肌切斷術

鎖骨頭低位切斷,胸骨頭高位切斷

胸骨頭遠段與鎖骨頭近段縫合延長

圖2 胸鎖乳突肌延長術

圖3 胸鎖乳突肌和頸外靜脈、頸前靜脈胸膜頂的關係

圖4 胸鎖乳突肌乳突端切口

4 適應

先天性肌性斜頸手術適應證,隨不同病變階段而差異。

1.斜頸早期(生後至2歲),畸形輕,堅持正確的非手術治療可收到滿意效果。少數嬰兒較早出現頭、面部發育不對稱,應早期(出生後3~6個月)行胸鎖乳突肌切斷術,使面頷不對稱畸形得到糾正。

2.2歲以後的幼兒和少年斜頸,已有頭面部不對稱者(中期)應行手術治療。

3.有的成年病人僅有斜頸畸形而無面部不對稱者,用胸鎖乳突肌切斷術矯正後仍可獲得良好效果。

4.成年晚期斜頸畸形合併頭面部不對稱或繼發頸椎楔狀畸形脊柱側凸畸形不宜用手術矯形,手術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此類斜頸矯正以後,面部不對稱將更見明顯,有的還可出現斜視複視

5 術前準備

1.剃除病側頭部耳朵周圍的毛髮

2.頸部皮膚準備2日,以防術後感染

3.頸部攝x線片除外頸椎畸形等病變。

6 麻醉

基礎麻醉加局麻。

7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頸部墊高,頭略偏向健側。

2.切口 在鎖骨內側端上方作與骨平行的橫切口,長5cm左右[圖1 ⑴]。

3.顯露肌肉起點 沿切口切斷頸闊肌,分離並顯露胸鎖乳突肌鎖骨頭和胸骨頭[圖1 ⑵]。縱行切開肌膜,用止血鉗或其他鈍性器械在肌肉深面分離、挑起,沿止血鉗上、下緣切斷肌肉,並切除1~2cm。斷端出血點予以縫扎[圖1 ⑶ ⑷]。如筋膜尚有攣縮,也予切斷。此時還應進一步試驗,將頭轉向患側,向後方推移下頦,凡手指摸到殘餘攣縮的筋膜,應在直視下予以切斷,直至可以過度矯正然後才能逐層縫合皮下組織皮膚

4.石膏固定 術後立即行頭頸胸石膏,將頭部固定於與畸形相反的過度矯正位[圖1 ⑸]。

8 中注意事項

1.當胸鎖乳突肌攣縮嚴重,肌肉明顯縮短時,可採用肌腱移植術。把肌肉鎖骨頭於低位切斷,胸骨頭於高位切斷,再將鎖骨頭的上段與胸骨頭的下段作對端吻合,以延長肌腱[圖2]。這種方法保持胸骨頭的外形,比較美觀。

2.切斷胸鎖乳突肌時,應注意其鄰近的解剖關係,這樣纔不致損傷副神經、膈神經、頸內靜脈、頸外靜脈、頸動脈胸膜頂等[圖3]

3.一部分病例除有胸鎖乳突肌縮短外,尚會有其他軟組織如頸深筋膜、周圍的結締組織、甚至頸動脈鞘,均可因長期斜頸發生攣縮。因此,肌肉切斷後,一定要檢查畸形能否被矯正,如有上述攣縮存在,均應分離切斷。如仍不能矯正,可同時切斷肌肉的乳突端止點,但須注意避免損傷面神經[圖4]。

4.切斷肌肉附着點時,勿損傷或掀起胸骨鎖骨和乳突部的骨膜,以免日後骨質增生而致疼痛

9 術後處理

1.術後用頭頸胸石膏固定於過度矯正位4~6周。

2.拆除石膏後,應指功能鍛鍊。

先天性肌性斜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