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麻醉前準備
1.術前必須禁食。飽餐後4-6h以內行急症手術者最好不選用全麻,若必須全麻者,應警惕誤吸,最好採用清醒插管。
2.術前晚睡前應以肥皂水灌腸,或口服緩瀉藥。能解淨大便者,則可免除灌腸。
4.誘導前應檢查準備工作是否完善,包括麻醉機、監測儀、藥品和必要的應急設備。固定患者肢體,鬆開衣領、褲帶,女患者應取下發夾及其他裝飾物,並記錄血壓、脈搏與呼吸一次。
6 吸入全麻藥
1.氧化亞氮 麻醉效力弱,多用於麻醉維持並需與其他強效全麻藥(氟烷、安氟醚、異氟醚等)和輔助藥、肌松藥等複合應用。麻醉期中與氧的比例一般是1:1,最高濃度不宜超過80%,以免導致缺氧。須監測SpO2或吸入氣體氧濃度。停止麻醉後吸氧10-15min,以防止彌散性缺氧。腸梗阻、氣胸、腦室造影等患者禁用。
2.氟烷 可用於麻醉的誘導與維持。須使用專用氟烷揮發器。血壓下降和心率減慢是深麻醉的象徵,應注意減淺麻醉。臨牀上常與氧化亞氮、肌松藥複合使用。肝功能減退者慎用。在短期內避免反覆應用氟烷。麻醉期間禁止應用腎上腺素。
3.安氟醚 最好使用安氟醚揮發器控制吸入濃度。若無安氟醚揮發器時,可用氟烷揮發器代替,其濃度乘以0.7即相當於安氟醚濃度。麻醉誘導可用3%-4.5%,維持麻醉可用1.5%~%。如與氧化亞氮或麻醉性鎮痛藥合用時,可降低吸入濃度。它能加強非去極化肌松藥的作用。麻醉維持期中,應注意保持適當通氣量,既要避免通氣不足,又要防止通氣過度。若發現血壓下降,應立即減淺麻醉。
4.異氟醚 最好使用異氟醚揮發器,也可用氟烷揮發器代替,兩者濃度基本相當。麻醉誘導可用2%-3%,維持用1%-2%。異氟醚除大腦皮質興奮較弱外,其他注意事項與安氟醚相同。
5.七氟醚 可使用七氟醚揮發器或安氟醚揮發器。麻醉性能較安氟醚弱,誘導濃度爲4.5%,維持用2.5%。誘導與甦醒較快是其特點。其在機體的代謝率高於安氟醚與異氟醚,故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7 常用麻醉方法
①開放式,如開放點滴法和吹入法,目前較少使用。
②半開放式,如T形管法、Bain迴路法、Jackson—Rees迴路法和Mapleson迴路法等多用於小兒。使用時應注意氧氣流量,以免CO2重吸入過多。
③緊閉式,該法採用循環式呼吸回路,CO2完全被吸收。按照氣流量的大小又可分爲低流量循環緊閉法(流量爲1L/min)和最低流量緊閉循環法(流量爲500ml/min)等。該法要求麻醉機質量較好和漏氣少。全身麻醉中最好有SpO2與呼氣末CO2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