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ī rù má zuì

2 英文參考

respiration anesthesia

3 註解

4 操作名稱

吸入麻醉

5 麻醉前準備

1.術前必須禁食。飽餐後4-6h以內行急症手術者最好不選用全麻,若必須全麻者,應警惕誤吸,最好採用清醒插管。

2.術前晚睡前應以肥皂水灌腸,或口服緩瀉藥。能解淨大便者,則可免除灌腸。

3.入手術室前應取掉活動假牙

4.誘導前應檢查準備工作是否完善,包括麻醉機監測儀、藥品和必要的應急設備。固定患者肢體,鬆開衣領、褲帶,女患者應取下發夾及其他裝飾物,並記錄血壓脈搏與呼吸一次。

6 吸入麻藥

1.氧化亞氮  麻醉效力弱,多用於麻醉維持並需與其他強效全麻藥(氟烷安氟醚異氟醚等)和輔助藥、肌松藥等複合應用。麻醉期中與氧的比例一般是1:1,最高濃度不宜超過80%,以免導致缺氧。須監測SpO2吸入氣體氧濃度。停止麻醉後吸氧10-15min,以防止彌散性缺氧。腸梗阻氣胸腦室造影患者禁用。

2.氟烷  可用於麻醉的誘導與維持。須使用專用氟烷揮發器。血壓下降和心率減慢是深麻醉象徵,應注意減淺麻醉。臨牀上常與氧化亞氮、肌松藥複合使用。肝功能減退者慎用。在短期內避免反覆應用氟烷麻醉期間禁止應用腎上腺素

3.安氟醚  最好使用安氟醚揮發控制吸入濃度。若無安氟醚揮發器時,可用氟烷揮發器代替,其濃度乘以0.7即相當於安氟醚濃度。麻醉誘導可用3%-4.5%,維持麻醉可用1.5%~%。如與氧化亞氮麻醉鎮痛藥合用時,可降低吸入濃度。它能加強非去極化肌松藥的作用麻醉維持期中,應注意保持適當通氣量,既要避免通氣不足,又要防止通氣過度。若發現血壓下降,應立即減淺麻醉

4.異氟醚  最好使用異氟醚揮發器,也可用氟烷揮發器代替,兩者濃度基本相當。麻醉誘導可用2%-3%,維持用1%-2%。異氟醚大腦皮質興奮較弱外,其他注意事項與安氟醚相同。

5.七氟醚  可使用七氟醚揮發器或安氟醚揮發器。麻醉性能安氟醚弱,誘導濃度爲4.5%,維持用2.5%。誘導與甦醒較快是其特點。其在機體的代謝率高於安氟醚異氟醚,故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7 常用麻醉方法

①開放式,如開放點滴法和吹入法,目前較少使用。

②半開放式,如T形管法、Bain迴路法、Jackson—Rees迴路法和Mapleson迴路法等多用於小兒。使用時應注意氧氣流量,以免CO2吸入過多。

③緊閉式,該法採用循環式呼吸回路,CO2完全被吸收。按照氣流量的大小又可分爲低流量循環緊閉法(流量爲1L/min)和最低流量緊閉循環法(流量爲500ml/min)等。該法要求麻醉機質量較好和漏氣少全身麻醉中最好有SpO2與呼氣末CO2監測

8 注意事項

1.揮發性全麻藥揮發器位於麻醉裝置環路內者麻醉易加深。應依據血壓升降調整吸入麻醉濃度,注意避免麻醉過深。揮發器位於環路外者加深麻醉的速度較慢。加用氧化亞氮後可改善此情況。使用簡易揮發器時,應隨時注意麻醉深度變化。最好能監測麻醉藥的濃度。

2.麻醉過程中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和足夠通氣量。

3.麻醉中要注意體位置,防止受壓或過度伸展,還應注意避免頭部及眼眶受壓。

4.手術結束後應將患者口腔內和氣管內的分泌物吸淨,吸引管的直徑不應超過氣管導管內徑的1/3,每次吸引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15s),同時要注意無菌操作

5.全麻後的患者應由麻醉醫師、手術醫師手術室護士或衛生員共同護送回病室,並向值班醫師或護士當面交代術後注意事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