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鹽性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ǐ yán xìng

2 英文參考

halophilism

3 註解

細菌真菌,在加入5 10%或更多的食鹽濃度於培養基中才適於其生長發育時,這些生物稱爲喜鹽性生物。海產於燥製品以及鹽漬食品的淹制物品,或海洋微生物及空氣微生物,常具有這種特性。但如果沒有加入食鹽同樣也能夠發育的生物,稱爲耐鹽性(ha-loloerant)生物,或兼性喜鹽性(facultative halophilic)生物,而單純要求低滲電位條件者,則稱爲喜濃性生物。空氣微生物八疊球菌屬(Sarcina)或芽孢桿菌屬(Bacillus)的某些種類等,就是前者的實例;而麴黴屬(Aspergillus),青黴屬(Penicillium)則是後者的例子。專性喜鹽性生物(obligatory halophile)的例子,如發光細菌的某些種類以及鹽制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alinaria),鹽脫氧微球菌(Micrococ-cus halodenitrificans),肋生弧菌(Vibrio costicolus)等。關於喜鹽性的機制,有各種學說。有一種主張,認爲菌體內鹽濃度明顯地比溶質濃度低,或細菌體內也含有Cl-離子;另一方面,也有的研究結果,指出以微球菌屬(Micrococeus)進行的實驗中,菌體內含有多量的Na離子,但Cl-離子則與一般細菌相同,幾乎未被吸收。這時對細胞內應與大量Na離子相對應的陰離子,則完全不清楚。例如,呼吸和脫氮強度,顯然也具有5%以上的食鹽濃度的極大值。但自菌體內溶解出來的過氧化氫酶和蛋白酶等,也與普通酶沒有差異。在食鹽作用下,其活性降低。如果磷酸酶、細胞色素氧化酶、葡糖脫氫酶等不加入高濃度食鹽,就不顯示其高的活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