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適應證
選擇性腸繫膜上下動脈造影適用於小腸、胰頭或右半結腸(腸繫膜上動脈造影)、左半結腸或直腸(腸繫膜下動脈造影)的腫瘤、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瘻、動脈瘤、血栓形成、動脈狹窄或閉塞、各種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經導管介入治療前需進一步瞭解病變的性質、部位、範圍和血管解剖情況。
5 準備
1.向患者說明檢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2.物品準備
(1)穿刺針、導絲、擴張器、導管鞘、三通開關,造影導管。導管類型很多,常用的如RH肝型導管、Cobra導管、RH脾型導管(脾動脈造影用)等。
6 方法
1.穿刺、導管進入腹主動脈方法 在電視監視下,將RH肝型導管插至主動脈結內,通過手法順時針旋轉導管,使導管前部成形(恢復其原來形狀成鉤形),cobra導管無需成形,然後將導管前端拉至第12胸椎下緣與第1腰椎上緣之間水平(大部分腹腔動脈在此水平開口於腹主動脈前壁),並使導管尖端與主動脈前壁相垂直,上下來回移動導管,尋找腹腔動脈開口。若發現導管“鉤入”腹腔動脈開口。即通過注射器試注少量造影劑證實之,然後即可與高壓注射器相接進行造影。
2.腸繫膜上動脈造影 腹腔動脈開口處向下1~2cm,以第1腰椎上1/3爲中心尋找開口(胸12~腰2)。
3.腸繫膜下動脈造影 以第3腰椎體爲中心尋找開口(腰2~腰4)。
4.造影
(1)腸繫膜上動脈造影:造影劑總量30~40ml,8~10ml/s;
(2)腸繫膜下動脈造影:造影劑總量20~25ml,5ml/s。
5.攝片 攝片可根據不同需要而定,如腹腔動脈造影一般於注射開始後,2張/s×3,隨後1張/s×3,最後1張/3s×4,連續18s,可分別顯示動脈期、微血管實質期及門脈期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