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靈芝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uě líng zhī

2 全國中草藥彙編》:雪靈芝

2.1 拼音名

Xuě Línɡ Zhī

2.2 來源

石竹科蚤綴屬植物甘肅蚤綴Arenxaria kansuensis Maxim.,以全草入藥。夏季採集,曬乾

2.3 性味

甘,寒。

2.4 功能主治

滋陰養血,益腎壯骨。用於肺燥咳嗽咳血血虛風痹,筋骨疼痛腎虛眩暈

2.5 用法用量

3~4錢,煎水服或泡酒服,亦可燉肉喫。

2.6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雪靈芝

3.1 出處

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3.2 拼音名

Xuě Línɡ Zhī

3.3 來源

藥材基源:爲石竹科植物甘肅蚤綴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A.ku-maonensis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全草曬乾

3.4 形態

多年生草本。成較密的墊狀,半圓球形,直徑17cm,或更大,高5-10cm。主根深長,有支根。莖基部木質化,上部叉狀分枝,老葉密集基部。葉稍硬,針狀線形,上面凹入,長1-2cm,寬約1mm,基部微抱莖,併爲膜質,邊緣有細齒。花兩性,單生於枝頂;花梗短,長3-5mm,有柔毛;苞片披針形,基部連合呈短鞘;萼片5,披針形,中肋顯着,無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花盤杯狀,具不明顯的5腺體雄蕊10,花絲條形;於房近球形,1室,有多數胚珠,花柱3,絲形。蒴果球形,比宿存萼片短。種子多數,扁,邊緣有狹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3.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300-5300的石灰巖山地草原或石隙間。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清海、四川西部、雲南和西藏。

3.6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呈墊狀半圓球形,直徑達15cm,高6.2cm。主根圓柱形,長約20cm,灰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木質部淺黃色;葉針狀線形,基部膜質微抱莖;花單生枝頂,白色。氣微,味淡。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由十數層呈類長方形木栓細胞組成,壁薄。棕色;皮層狹窄,薄壁細胞形狀不規則。韌皮部較寬闊,細胞較小,壁略增厚。皮層及韌皮部細胞腔內均含有大量草酸簇晶;並有小型異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寬闊,略作同心圓狀排列,常有裂隙,木質部薄壁細胞中含草酸簇晶髓射線不明顯。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圓形,壁增厚,皮層薄壁細胞約有四至五層,外部的類長圓形,內部的稍壓縮略呈頹廢狀,其內方爲木栓層,約由十餘層切線向延長的長方形細胞組成;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外面的細隨較大,向內漸小,壁稍增厚;木質部主要由導管組成。中心有髓,由大型薄壁細胞組成,有細胞間隙及裂隙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類長圓形,略作切向延長,壁增厚,表皮細胞類圓形,略作切向延長,爲厚壁細胞外壁強度增厚,黃色。葉肉爲類圓形薄壁細胞,無柵狀組織,無海綿組織。主脈基本組織爲類圓形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近軸(上方)部位有約2層類圓形細胞細胞稻增厚,淡黃色;遠軸(下方)部位約有3層淡黃色厚角細胞。未見維管束鞘葉緣部分僅爲上下表皮細胞,中間有細胞間隙,無葉肉組織

粉末特徵:黃棕色。氣微,味淡。根表皮細胞棕色,類長方形。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內含草酸鈣砂晶。草酸簇晶隨處可見,直徑約22-55μm。本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壁孔明顯。導管多爲螺紋,直徑10-18μm;網紋導管較少而粗(直徑25-30μm)。纖維成束或散在,壁厚,長約430μm,直徑約15μm。可見類白色或灰白色不規則狀分泌物塊。直徑20-70μm。葉表皮細胞可見不定式氣孔花粉村黃色圓形或長圓形。表在具短刺,孔溝及萌發孔均不明顯。

3.7 化學成份

雪靈芝全草生物鹼:蚤綴鹼(arenarine)A、B、C、D和1-乙酸基-β-咔啉(l-acetyl-β-carboline),l-甲氧甲酸基- β-咔啉(l-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1];甾體裁成分:22,23-二氫菠菜甾醇(22,23-dihydrospinasterol),22,23-二氫菠菜甾酮(22,23-dihydrospinasterone),麥角甾醇-5, 8-過氧化物(ergosterol-5,8-peroxide),24-亞甲基-22,23-二氫羊毛甾醇(24-methylene-22,23-dihydrolanosterol),6,22-何帕二醇zeorin),羊齒烯酮(ferneno-ne),胡蘿蔔甙(β-sitosterol 3β-D-glucopyranoside),22,23-二氫菠菜甾醇棕櫚酸酯(22,23-dihydrospinasteryl palmitate);以及黃酮類成分:小麥黃素(tricin),右旋異金雀花素(isoscoparin)和左旋金雀花素[2]。

3.8 藥理作用

藏藥雪靈芝水提取液4g/kg皮下注射,有抑制巴豆油誘導小鼠耳部水腫和大鼠肉芽腫以及炎症滲出液作用,對蛋清法角叉菜膠誘發的大鼠足腫脹急性炎症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強度與可的松柏近。劑量爲5g/kg皮下注射時,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作用血清半數溶血值,並可減輕胸腺脾臟重量。雪靈芝的抗免疫作用類似可的松,但隨着劑量增大,則出現免疫增強效應。初步認爲雪靈芝是一種免疫調節劑。爲了探討其抗炎作用機制,測定了肉芽腫大鼠的血液125Ⅰ 勾皮質醇含量,給藥組明顯低於可的松組,說明雪靈芝不是通過刺激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而發揮抗炎作用,而是皮質醇樣直接抗炎作用。此外,雪靈芝還有較強的解熱、鎮痛作用[1]。

小白鼠靜注的LD50爲20.57g/ kg,腹腔注射的LD50爲12.58g/kg,皮下注射的LD50爲 28g/kg。雌雄各半大鼠皮下注射雪靈芝2.5g/kg, 1.25g/kg和 0.83g/kg,每日1次,連續4星期。犬口服給藥4g/ kg和2g/ kg,連續1月,測定肝功(ALT、P450)和腎功(BUN)、腺體重量、外周血細胞數、體重及心、肝、脾、肺、腎、腦、胸腺腎上腺組織學鏡檢,並與對照組比較,發現無顯着性差異,並對肝臟有保護作用。每鼠口服0.5g/d連續7個月,測定肝功及組織學鏡檢,與對照組無顯着差別,經組化檢查,給藥組比對照組肝糖原顆粒增多且個大,說明雪靈芝確有保肝作用。將雪靈芝摻入飼料喂飼雌性小鼠、大鼠,連續1個月,每隻母鼠均懷孕,直至自然分娩,觀察子代無畸形生長發育良好[2]。

3.9 性味

甘;苦;性寒

3.10 歸經

肝;膽;腎經

3.11 功能主治

清熱止咳利溼退黃;蠲痹止痛。主外感發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濁風溼痹痛;高血壓病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泡酒。

3.13 附方

①治黃疸雪靈芝華金腰子萹蓄茵陳,煎湯服。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②治筋骨疼痛雪靈芝秦艽驢蹄草,泡酒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治淋、濁症,止咳。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清熱解毒,利膽除黃。治流感,肺炎,筋骨疼痛

3.14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