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準備
4.1 採血部位
最好採動脈血,常用部位爲橈、肱、股動脈。亦可採耳垂、手指及足跟部(嬰幼兒常用)的動脈化周圍血。
4.2 採血前準備
囑患者安靜,記錄當時體溫、血紅蛋白濃度、吸入氣氧濃度(如病情許可,最好停止吸O230min,並作記錄)。若系機械通氣患者,尚應記錄通氣形式、潮氣量、呼吸頻率、呼吸比值各參數,並保持呼吸穩定至少15min。
5 方法及內容
5.1 動脈採血
選擇搏動最明顯處,按常規消毒皮膚,無菌操作,用含有抗凝劑的注射器(將125U/ml消毒肝素潤溼注射器內壁並充滿死腔,通常5ml注射器內存留約0.25-0.5ml),垂直(或45°角)緩慢刺入動脈。這時借動脈壓力足以將針芯推動而不必抽吸。採血量視所用儀器需要而定,一般1-2ml足夠。拔出針頭後立即用軟木塞密封針頭,稍加搖動標本儘快送檢。穿刺局部用消毒棉球加壓5min。
5.2 毛細血管穿刺採血
局部先用45℃熱水敷,熱燈泡照射或按摩10min,常規消毒後穿刺,深度以血滴能自然迅速流出爲度。棄去第一滴血,讓血流盡快自然流出直接進入並充滿肝素化的毛細玻璃管內(毛細玻璃管先用50U/ml肝素充滿,於60-70℃乾燥備用),然後向玻璃管內置一特製小鋼針,再用橡皮帽密封兩端。用磁鐵將管內鋼針來回滑動片刻。標本立即送檢。穿刺部位用消毒棉球加壓2min。本法與動脈血樣本測值有較大誤差,不宜常規採用。
6 測定步驟
1.確認儀器處於功能良好的備用狀態。校對一點或二點定標。核正血紅蛋白計或測O2儀。按儀器要求輸入有關數據。
2.若要計算分流,需對PO2電極加入100% O2,作校正定標。
3.將血標本輕輕搖勻,並加溫(最好接近37℃)。
4.注入血樣本至測試室,並充滿電極膜,需血量視不同儀器而定。
5.待穩定後之讀出測試數據。
6.清洗儀器,復位。準備下一次操作。
7.若系全自動化儀器,第4-6項步驟均自動完成,自動校正pH、PCO2、PO2,並計算其他各項參數,打印出結果。若手工操作,應將數據校正並計算結果。
7 注意事項
採全血標本應嚴格隔絕空氣,注射器內絕不應存留氣泡。塑料注射器因阻力較大,用力抽吸時容易漏入空氣,故最好用玻璃注射器。宜選較粗針頭以利血液通過。注射器內多餘肝素應完全排出。標本宜儘快送檢,冷藏保存亦不宜超過20min。白血病患者由於大量白細胞耗O2以分鐘計,即使冷藏保存亦應立即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