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鱘魚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是所有魚類中營養價值最高的一種魚類,在我國早就有“龍的化身爲鱘龍魚的頓悟”一說。肉質優於名貴的三文魚;其生魚片口感鮮、嫩、脆、滑、爽,優於龍蝦;其軟骨(鱘龍魚通體軟骨)、皮、鰭、肝、腸等至少可烹製成30餘道美味菜餚。
4 鱘魚的別名
鱘龍
5 鱘魚的營養價值
鱘龍魚全身都是寶,其肉鮮嫩味美,其許多臟器都有一定的藥效或美容保健功能。
1.長期食用鱘肉,對久治不愈的腰痛、胃病和脫髮等、均具有顯著療效
2.鱘的軟骨有抗癌作用。據加拿大和美國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鱘龍魚軟骨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鯊魚軟骨的15~20倍。
3.鱘的鰓有清熱解毒的特效。
4.鱘肝主治瘡疥。
5.鱘油治療燙傷有特效。
6.鱘鼻補虛下氣。
7.因魚鰾含骨膠原達80%,對白帶、惡性腫瘤、腎虛、陽痿、遺精、滑精、咯血、吐血、腸出血及神經衰弱等均有顯著療效。
鱘龍魚還有美容的功效,長期食用可消斑去皺、平衡油脂,使面色紅潤、肌膚富有彈性,消除“痘痘”,亦是研製美容化妝品最好的生物原料。
7 《*辭典》:鱘魚
7.1 出處
《本草拾遺》
7.2 拼音名
Xún Yú
7.3 別名
鮪(《詩經》),鮥(《毛詩傳》),鮛鮪(《爾雅》),尉魚、仲明魚(陸璣《詩疏》),鱏(《爾雅》郭璞注),乞裏麻魚(《飲膳正要》),碧魚(《綱目》)。
7.4 來源
爲鱘科動物中華鱘的肉。
7.5 原形態
體長達2米以上,背部狹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略向上翹,頭部被有光滑的骨板。口腹位,成一橫裂,吻須2對,等長,平行橫列。眼小。鰓孔大,鰓耙薄而尖,約22枚。頜兩側各有1塊骨板;體部具骨板5行,背正中一行較大,背、腹側各2行,另在臀鰭前後各有1~2塊:尾鰭上葉有棘狀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無鱗。背鰭54~66;胸鰭發達,着生於腹面;臀鰭32~41;尾鰭歪形,上葉發達。體背和頭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鰭均爲青灰色。
以上動物的鰾(魚鰾)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7.6 生境分佈
生活於大江和近海中。分佈長扛、錢塘江流域和其他沿海各地。
7.7 性味
甘,平。
②《醫林纂要》:"甘,溫。"
7.8 歸經
7.9 功能主治
③《飲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7.10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7.11 備註
此外,尚有白鱘科的白鱘體長達2米餘。裸露光滑,僅有小鱗。背灰綠色,腹白色。頭顱長,吻延長,突出如劍狀,口腹位,眼小。分佈東海、黃海,進入錢塘扛、長江、黃河等。此即《綱目》所說的鱘魚。
7.12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