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口腔科
yá jí yá cáo tū sǔn shāng
口腔科
牙和牙槽突損傷比較常見。可單獨發生,也可和頜面部其它損傷同時發生。牙損傷分爲急、慢性損傷兩種,包括牙體及牙周膜損傷,有時伴有牙槽突損傷。
症狀:牙體急性損傷:牙震盪,牙脫位,牙折。牙體慢性損傷:分爲磨損、楔狀缺損、牙隱裂等。牙槽突骨折。
牙體急性損傷:牙震盪,牙脫位,牙折。牙體慢性損傷:分爲磨損、楔狀缺損、牙隱裂等。牙槽突骨折。
外傷。
具體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
診斷
1.確定牙折部位及牙槽突骨折的範圍。
2.行X線檢查。
1、牙折後,視情況作牙髓治療或牙體修
2、牙鬆動及牙槽骨折斷者,可用牙弓夾板固定。
3、不易保留的受傷牙應及早拔除。
4、儘可能保留與骨膜和軟組織相連的牙槽骨碎骨片,將其塑捏成形復位。上頜骨血供豐富,可能存活,有利於後期鑲牙。
5、個別脫位牙,如條件許可,經抗生素溶液浸泡洗滌後,可作再植術。
避免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