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耳蒜

中藥材 涼血止血 清熱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ěr suàn

2 英文參考

Japanese twayblade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羊耳蒜

羊耳蒜中藥名,出自《陝西中草藥》,爲《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記載的見血清之別名[1][2]

3.1 別名

羊耳蒜、黑蘭、肉螃蟹[2]

3.2 來源及產地

蘭科植物脈紋羊耳蘭Liparis nervosa (Thunb.) Lindl.的全草[2]分佈臺灣、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等地[2]

3.3 性味

苦,寒[2]

3.4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2]

1.治咯血吐血腸風便血血崩小兒驚風[2]。煎服:6~12g[2]

2.治熱毒瘡瘍創傷出血[2]。搗爛敷或乾粉撒[2]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脈紋羊耳蘭鹼(Nervosme)[2]

3.6 藥理作用

水煎劑能縮短血凝時間[2]

4 全國中草藥彙編》·羊耳蒜

4.1 拼音名

Yánɡ ěr Suàn

4.2 別名

雞心七算盤七珍珠

4.3 來源

蘭科羊耳蘭屬植物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 (Miq.)Maxim.,以帶根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4.4 性味

微酸,平。

4.5 功能主治

止血止痛。用於崩漏白帶產後腹痛

4.6 用法用量

2~3錢。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中華本草》·羊耳蒜

5.1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

5.2 拼音名

Yánɡ ěr Suàn

5.3 英文名

root of Japanese Dock, Japanese Twayblade

5.4 別名

珍珠七、借母懷胎雞心七算盤七

5.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蘭科植物羊耳蒜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paris japonica (Miq.)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挖,鮮用或切段曬乾

5.6 形態

羊耳蒜,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假鱗莖卵球形,外被於膜質的白色鞘,下部具多數鬚根,如蒜頭狀,長6-12mm。基生葉2枚,基部抱合而近對生;葉片狹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3cm,寬4-6cm,基部漸狹,先端鈍尖頭,下延成鞘狀抱莖。花葶由2葉軸具翅;苞片膜質,鱗片狀,鈍頭,長1-1.5mm;萼片長卵狀披針形,長8-9mm,先端稍鈍;花淡綠色,花瓣線形,與萼片等長,脣瓣較大,倒卵形,長8-13mm,不分裂,平坦,中部稍縊縮,其餘花被片均較狹窄;蕊柱稍弓曲,先端翅鈍圓,基部膨大鼓出;子房細長,基部漸狹縮成柄,扭轉,柱頭長2.5mm。蒴果長倒卵狀披針形,長達1.2cm,果梗長約1mm。

5.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400-2600m的常綠闊葉林、松林及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西北及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5.8 性味

甘;微酸;性平

5.9 歸經

脾;肝;膽經

5.10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腫止痛。主崩漏產後腹痛白帶過多;扁桃體炎跌打損傷燒傷

5.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5.12 摘錄

《中華本草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06.

用到中藥羊耳蒜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羊耳蒜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