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蓄血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míng xù xuè

2 英文參考

chronic cari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yangming hematic reten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陽明蓄血:1.傷寒陽明熱邪與宿瘀相搏結而成的蓄血證;2.久患牙齒蛀蝕作痛者。

4 傷寒陽明熱邪與宿瘀相搏結而成的蓄血證·陽明蓄血

陽明蓄血爲病證名[1]。是指傷寒陽明熱邪與宿瘀相搏結而成的蓄血證[1]。見《傷寒溯源集》。

4.1 症狀及治療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5 久患牙齒蛀蝕作痛者·陽明蓄血

陽明蓄血爲病證名[1]。指久患牙齒蛀蝕作痛者[1]牙齒蛀蝕,數年不愈者,此陽明蓄血[1]

5.1 病因病機

嗜酒者多患之[1]

5.2 治療

治宜桃仁承氣湯爲末,煉蜜爲丸,如桐子大服之(見《張氏醫通·齒》)[1]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