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yán shòu wán
牛膝(酒浸,切,焙)熟地黃(焙)枳殼(去瓤,麩炒)地骨皮各30克 菟絲子60克(酒浸一復時,研爛入諸藥)
上五味,搗羅爲末,煉蜜和杵爲丸,如綠豆大。
補肝腎,烏鬚髮。治諸虛及虛風,鬚髮早白。
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幹蝸牛半兩,幹蚯蚓半兩,蛇蛻皮1分,麝香1分,幹蟾頭3個,使君子5個,沒石子5個。
小兒疳氣。
每服5丸,米飲送下,日2次。
上將蝸牛、蚯蚓、蛇蛻皮、蟾頭4味,入罐子內封閉口,炭火燒通赤,取出同餘3味併爲細末,用粟米飯爲丸,如綠豆大。
鹿茸3兩(切片,燎毛,酥炙),沉香2兩,蓯蓉2兩(酒浸),菟絲子2兩(酒浸,蒸),杜仲2兩(炒),當歸2兩(酒浸,焙),胡蘆巴2兩(炒),補骨脂2兩(炒),枳實2兩(去瓤),石蓮2兩(豬肉煮),續斷2兩(炒),枸杞子2兩,五味子2兩,川巴戟(去心)2兩,胡桃仁14個。
元陽虛憊,諸虛不足,行履無力,肢體痠痛。
每服50-100丸,空心鹽酒送下。
上爲末,黃犬肉或羊肉2斤(切),用無灰酒並蔥、椒、青鹽、桂花、茴香同煮爛,入石臼杵成膏子,卻入山藥糊爲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