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瘀血閉阻證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噎膈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ē gé ·yū xuè bì zǔ zhèng

2 英文參考

dysphagia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噎膈·瘀血閉阻證(dysphagia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1])是指瘀血阻膈,升降失常,以飲食難下,食入即吐,吐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肌膚枯燥,形體消瘦舌紅有瘀點、紫斑,脈細澀等爲常見症的噎膈證候[1]

4 噎膈·瘀血閉阻證症狀

噎膈·瘀血閉阻證患者胸膈疼痛,固定不移,飲食難下,或雖下而復吐出,甚或嘔出物如赤豆汁,大便堅如羊屎,或吐出物如赤豆汁,面色晦滯,形體更爲消瘦,肌膚枯燥,舌紅少津,或帶青紫,脈細澀[2][3]

5 證候分析

瘀血阻滯,食道閉塞,通降失司:瘀血內結,阻於食道,因而痛有定所,食人即吐,甚至水飲難下。由於病久,陰血更傷,腸失潤澤,故大便乾結,堅如羊屎。倘絡傷滲血,則吐出物如赤豆汁。長期飲食不入,化源告竭,必形體更爲消瘦,肌膚枯燥,面色晦滯。舌紅或帶青紫,脈細澀,爲血虧瘀結之徵。[3][3]

6 噎膈·瘀血閉阻證的治療

6.1 治法

噎膈·瘀血閉阻證治宜滋陰養血,破結行瘀[3]

噎膈·瘀血閉阻證治宜豁痰涎,化瘀血[3]

6.2 方藥治療

噎膈·瘀血閉阻證可用通幽湯[備註]通幽湯(《蘭室祕藏》):生地黃熟地黃桃仁泥、紅花當歸炙甘草升麻爲主方進行治療。方中地黃當歸滋陰養血,桃仁紅花破結行瘀。甚者可加三七乳香沒藥丹蔘赤芍五靈脂蜣螂蟲之類以祛瘀通絡海藻昆布貝母、栝萎以軟堅化痰。如服藥即吐,難於下嚥。可先服玉樞丹[備註]玉樞丹(《是齋百一選方》):山慈姑續隨子大戟麝香、腰黃、硃砂五倍子;或用菸斗盛藥,點燃吸入,以開膈降逆,隨後再服煎藥。[3]

6.3 食療

6.3.1 推薦食材

噎膈·瘀血閉阻證患者建議食用桃仁紅花山楂、酒、醋、萵筍[3]

6.3.2 推薦食療

[3]

1.羊乳飲(《中國藥膳學》):羊奶250g,竹瀝水15g,蜂蜜20g,韭菜汁10g。羊奶煮沸後,加竹瀝水蜂蜜韭菜汁後,再煮沸。代茶飲

2.萵筍汁(《食療本草學》):萵筍250g,米酒適量。萵筍洗淨切碎、搗爛、絞取汁液。1日分2次,用米酒送服。

3.紅花山楂酒(《百病飲食自療》):紅花15g,山楂30g,酒250g,將上述藥人酒中浸泡1周。每次飲15~30g,每日2次,視酒量大小,不醉爲度。

7 關於噎膈

噎膈(dysphagia[3])爲病名[4]。是指以吞嚥不利,飲食梗塞難下爲主要表現的疾病[4]。噎,指進食吞嚥哽噎不順;膈,指胸膈阻塞、飲食不下[5],或食入即吐[5]。張石頑《千金方衍義》:“噎之與膈,本同一氣,膈證之始,靡不由噎而成。”臨牀上,噎雖可單獨出現,而又每爲膈的先兆,故往往以噎膈並稱[5][5]

噎膈證古分五噎五膈外感噎膈內傷噎膈[5]

西醫的食管狹窄、食管炎、食管憩室食管癌賁門癌賁門痙攣、胃神經官能症等,均可參照進行食療

詳見噎膈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39-142.
  3. ^ [3]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59-62.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26.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9.

治療噎膈·瘀血閉阻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噎膈·瘀血閉阻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