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夜花藤
2.1 拼音名
Yè Huā Ténɡ
2.2 別名
吼喃浪[傣語]
2.3 來源
防己科夜花藤Hypserpa nitida Miers,以全株入藥。
2.4 生境分佈
雲南、福建、廣東、廣西。
2.5 性味
微苦,涼。
2.6 功能主治
2.7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服。外用研粉敷。本品配雅紅隆(錫生藤)研粉外用,止血效果好。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夜花藤
3.1 出處
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3.2 拼音名
Yè Huā Ténɡ
3.3 英文名
Herb of Shining Hypserpa
3.4 別名
吼喃浪。
3.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serpa nitida Miers.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切段,果乾。
3.6 原形態
夜花藤 常綠木質藤本。老枝灰褐色,無毛,有多數細條紋。嫩枝綠色,被柔毛。葉互生;葉柄柄長5-20mm;葉片紙質至近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4-10cm,寬3-5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鈍或圓,兩面無毛或有時脈上被毛,基出脈3條。雄花序腋生,由3-10餘朵花組成聚傘花序,長1-3cm,被柔毛;雄花萼片7-11,自外向內漸大,最裏面的長1.5-2mm;花瓣4-5,近倒卵形;雄蕊5-10,花絲分離或基部合生;雌花序常退化,僅具1-2朵花,心皮常2個。核果黃色或橙紅色,近球形,稍扁,內果皮骨質,長5-6mm,兩側有放射狀排列的小橫肋狀雕紋。花、果期夏季。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中、林緣灌叢中或河邊。
3.8 化學成份
含無羈萜(friedelim)。根含異小檗胺(lima-cine)、防已諾林鹼(fangchinoline)。
3.9 性味
微苦;涼
3.10 歸經
3.11 功能主治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敷。
3.13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