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野豬肉
2.1 出處
《食療本草》
2.2 拼音名
Yě Zhū Ròu
2.3 來源
爲豬科動物野豬的肉。
2.4 原形態
體長約1~2米,體重約150公斤,最大的雄豬可達250公斤,雄比雌大。外形與家豬相似,吻部十分突出。雄豬的犬齒特別發達,上、下頷犬齒皆向上翹,稱爲獠牙,露出脣外;雌豬獠牙不發達。四肢較短。尾細。軀體被有硬的針毛,背上鬃毛發達,長約14釐米,針毛與鬃毛的毛尖大都有分又。毛色一般爲棕黑色,面頰和胸部雜有黑白色毛。幼豬軀體呈淡黃褐色,背部有6條淡黃色縱紋,俗稱"花豬"。
多棲息於灌木叢,較潮溼的草地,或闊葉及混交林中。夜間或晨、昏活動。性極兇猛,一般結羣活動。雜食性,以幼嫩樹枝、果實、草根、野菜、腐肉等爲食。亦盜食農作物。
本動物的皮(野豬皮)、頭骨(野豬頭骨)、蹄(野豬蹄),睾丸(野豬外腎)、膽(野豬膽)、脂肪(野豬脂)、膽囊中的結石(野豬黃)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2.5 生境分佈
分佈很廣,遍及全國。
2.6 性味
甘鹹,平。
①《本草衍義》:"味甘。"
②《綱目》:"甘,平,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鹹;寒。"
2.7 功能主治
①《食療本草》:"主癲癇,補肌膚,令人虛肥,肉色赤者,補人五藏,不發風虛氣也。"
2.8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2.9 注意
《綱目》:"服巴豆藥者忌之。"
2.10 附方
治久痔,下血不止,肛邊痛:野豬肉二斤,切,着五味炙,空心食,作羹亦得。(《食醫心鏡》)
2.11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