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乙琥胺爲琥珀酰胺類抗癲癇藥。爲白色至微黃色蠟狀固體;幾乎無臭,味微苦;有引溼性。主要用於失神性發作和陣攣性發作,而對強直陣攣性和部分性發作無效。口服吸收後,血漿蛋白結合率低。乙琥胺治療癲癇小發作,副作用小,偶見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肝腎功能損害和紅斑性狼瘡。
4 乙琥胺藥典標準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4.1.2 漢語拼音
Yihu'an
4.1.3 英文名
Ethosux1mlde
4.2 結構式
4.3 分子式與分子量
C7H11NO2 141.17
4.4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爲3-甲基-3-乙基-2,5-吡咯烷二酮。按無水物計算,含C7H11NO2不得少於98.0%。
4.5 性狀
本品爲白色至微黃色蠟狀固體;幾乎無臭,味微苦;有引溼性。
4.5.1 熔點
本品的熔點(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C第二法)爲43~47℃(以液狀石蠟爲傳溫液)。
4.6 鑑別
(1)取本品約20mg,加氫氧化鈉試液2ml,微微煮沸,其蒸氣能使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爲藍色。
(2)取本品約0.1g,加間苯二酚約0.2g與硫酸2滴,在約140℃加熱5分鐘,加水5ml,滴加20%氫氧化鈉溶液使成鹼性,取此液數滴,滴入5ml水中,即顯黃綠色熒光。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4圖)一致(如不一致時,可用無水乙醇處理後測定)。
4.7 檢查
4.7.1 酸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測定(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H),pH值應爲3.0~4.5。
4.7.2 氰化物
取本品0.5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F第一法),應符合規定。
4.7.3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M 第一法 A)測定,含水分不得過1.0%。
4.7.4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
4.8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2g,精密稱定,加二甲基甲酰胺30ml使溶解,加偶氮紫指示液2滴,在氮氣流中,用甲醇鈉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甲醇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4.12mg的C7H11NO2。
4.9 類別
抗癲癇藥。
4.10 貯藏
4.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5 乙琥胺介紹
5.1 藥品名稱
5.2 英文名稱
Ethosuximide ,Zarontin
5.3 別名
柴浪丁;Suxin;Zarontin;Suximal;Atysmal
5.4 分類
5.5 劑型
膠囊劑:250mg。 糖漿:5%。
5.6 乙琥胺的藥理作用
乙琥胺爲琥珀酰胺類抗癲癇藥,主要用於失神性發作和陣攣性發作,而對強直陣攣性和部分性發作無效。可與其他抗癲癇藥一起用於混合型的癲癇發作。用於治療失神性癲癇持續狀態,有較好療效。乙琥胺的優點是安全、有效、無鎮靜作用,消除半衰期較長,每天單次用藥即可控制發作。主要缺點爲有一些偶見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肝腎功能損害和紅斑性狼瘡。乙琥胺能夠提高癲癇發作閾,使發作頻率減緩。
5.7 乙琥胺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易於吸收,血藥濃度達峯時間爲1~4h。廣泛分佈,與血漿蛋白結合不明顯。成人t1/2約爲60h,兒童約爲30h。在肝內通過羥基化廣泛代謝成爲無活性的代謝物。主要以遊離或結合的代謝物連同約20%的原藥隨尿排出。
5.8 乙琥胺的適應證
5.9 乙琥胺的禁忌證
5.10 注意事項
2.對大、小發作混合型癲癇的治療應合併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鈉。
5.11 乙琥胺的不良反應
1.噁心、嘔吐、厭食、胃腸不適和腹痛。有時可引起肝腎功能異常。
2.頭痛、疲勞、嗜睡、眩暈、運動失調、呃逆和欣快。偶見運動困難、人格改變、抑鬱、精神病。
4.嗜酸粒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也有報道。
5.可能加重混合性癲癇發作患者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故必須和其他抗癲癇藥物合用。
5.12 乙琥胺的用法用量
1.小於6歲兒童,每天1g;大於6歲兒童及成人,每天1.5g。通常爲每4~7天增加250mg。
2.3~6歲每日爲250mg。6歲以上的兒童及成人,每日爲500mg,1次口服。以後可酌情漸增劑量。一般是每4~7日增加250mg,直至滿意控制症狀而不良反應最小爲止。如6歲以上兒童日劑量超過0.75~1g時,成人日劑量達2g時,則需分次服藥。
5.13 藥物相互作用
1.乙琥胺與鹼性藥物合用時,可減慢乙琥胺自腎的排出,使血藥濃度增高,作用增強,與酸性藥物合用時,加速排泄,降低療效。故需適當調整劑量。
2.與三環類抗抑鬱藥、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合用,可降低抗驚厥效應。
5.14 專家點評
6 乙琥胺中毒
乙琥胺治療癲癇小發作,副作用小,作用機制不詳。口服吸收後,血漿蛋白結合率低,血漿半衰期成人爲60h,兒童是30h,爲失神小發作的首選藥。有效的血漿濃度是40~100μg/ml。[1]
6.1 臨牀表現
治療量的副作用較少,常見有噁心、嘔吐、上腹不適、食慾減退;其他有眩暈、頭痛、嗜睡、幻視、呃逆;偶見白細胞減少、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有時出現肝、腎損害。個別出現蕁麻疹、紅斑狼瘡等過敏反應。治療用藥時與牛奶或食物同服,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酸性藥物同服可加快乙琥胺排泄,藥效下降。[1]
6.2 診斷
1.有服用或誤服乙琥胺史,出現上述臨牀表現。
2.排除其他藥物中毒可能性。
6.3 治療
對症、支持治療。
7 參考資料
- ^ [1]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