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疾病概述
螞蟥,即水蛭(Leech)的俗稱,亦即螞蝗,屬蠕形環節蟲類,種類較多。螞蟥體軟、能在水中迅速遊動,遇人咬傷皮膚並嗜吸血液。由於螞蟥在吸血的同時並分泌毒素,毒素可導致人體出現程度不等的失血及過敏性反應。
多發生於幼女,偶發病於稍大的女孩,年齡在3~14 歲。常在5~9月份的炎熱季節發病,是夏季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較多見於水網地帶的南方鄉村的水塘、河流、稻田中,尤以水田、溪溝等淺水中多見。陰道螞蟥叮吸螞蟥咬傷的主要症狀是出血,被咬處可見傷口。較多患兒可發生繼發性感染,當患兒有繼發感染時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有過敏反應者則周圍可見紅斑、風團、嚴重者可見大皰甚至壞死。
7 疾病描述
螞蟥,即水蛭(Leech)的俗稱,亦即螞蝗,屬蠕形環節蟲類,種類較多。螞蟥體軟、能在水中迅速遊動,遇人咬傷皮膚並嗜吸血液。由於螞蟥在吸血的同時並分泌毒素,毒素可導致人體出現程度不等的失血及過敏性反應。
8 症狀體徵
陰道螞蟥叮吸螞蟥咬傷的主要症狀是出血,被咬處可見傷口。由於螞蟥咽部分泌液體有抗凝血作用,因此傷口流血較多,常給人以精神上的威脅。當其咬傷外陰及陰道部位時可出血不止,但當時局部無疼痛感,一般在螞蟥離去後方感局部疼痛。較多患兒可發生繼發性感染,當患兒有繼發感染時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有過敏反應者則周圍可見紅斑、風團、嚴重者可見大皰甚至壞死。
10 病理生理
螞蟥雌雄同體,狀似蚯蚓,呈褐色或褐黑色,吸血後呈紅褐色。它有扁平環節百餘,輪體之前後有吸盤。吸血時,用其身體上的吸盤,緊緊吸附於人體的皮膚、黏膜表面,破壞血管使之出血。螞蟥吸附人體時其唾液腺能產生和釋放一種特有的分泌物水蛭素及使血管擴張的組胺類物質,引起皮膚及全身反應。水蛭素(hirudin)具抗凝作用,可使血液不易凝固。經研究證明,水蛭素雖不能破壞血小板起到的凝血作用,但能阻礙凝血酶的產生,減少凝血物質的生成,致使血液凝結時間延長,所以在吸血時,局部流出的血液不會迅速凝固,故發生局部出血不止。分泌的組胺類物質可使過敏體質者發生皮膚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
11 診斷檢查
診斷:此病診斷較易,一般都能追問出發病前1h 時內有接觸河、湖、池塘水病史,患者多在接觸疫水的過程中突然出現陰道出血,並常可見螞蟥從陰道蠕出,但局部無明顯疼痛。結合患者病史、陰道出血症狀、檢查見陰道口有活動性出血即可做出診斷,如能找見陰道內螞蟥更可確診,但大多數患兒就診時,局部已無螞蟥存在。
13 治療方案
1.去除螞蟥 切忌直接強行拉出。可採用塗抹法:
(2)用中藥青魚膽塗在螞蟥體上,可使其迅速死亡而取除螞蟥蟲體。
(3)必要時可用2%普魯卡因加1%腎上腺素浸溼棉花球塞入陰道內,此時較易去除螞蟥蟲體。
(4)可用10%高滲鹽水500~1000ml 沖洗陰道,可使螞蟥很快失去活動能力而脫離陰道壁。
2.預防感染 蟲體去除後,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局部傷口處可塗抹紅汞等藥。
3.迅速止血 一般使用濃鹽水灌注可迅速止血,沖洗後用碘仿紗條局部填塞,4h 後取出。對個別無效者,可在麻醉下小心暴露陰道,查找出血部位,用電凝或縫合止血。針對難治性出血,亦有利用一次性雙腔導尿管水囊壓迫止血的成功報道。
17 特別提示
加強對農村地區女童禁止在池塘內游泳的教育,以防止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