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眩暈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辨證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īn xū xuàn yūn

2 英文參考

vertigo with yin asthen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陰虛眩暈爲病證名[1]。指陰虛精虧血少所致的眩暈[1]

4 病因病機

雜症會心錄·眩運》:“如縱慾無節而傷陰脫血過多而傷陰,癰膿大潰而傷陰,崩淋產後而傷陰,金石破傷、失血痛極而傷陰,老年精衰、勞倦日積而傷陰,大醉之後、溼熱相乘傷陰……蓋蒂固則真水閉藏,根搖則上虛眩僕,此陰虛之運也。”

5 症狀

症見頭目眩暈,五心煩熱,面紅升火,潮熱盜汗,脈細數等[1]

6 治療

可用知柏地黃湯滋陰降火湯等方[1]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5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