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藥學
yǐ zàng bǔ zàng
以髒補髒指以動物的內臟組織爲藥,治療人體同名臟腑的病患[1]。臟器療法爲用動物的內臟器官、組織、腺體等作爲藥物,預防和治療人體相應臟器、組織、腺體的疾病,稱爲動物臟器食療方法,簡稱臟器療法[2]。因動物臟器組織系“血肉有情之品”,其作用主要是培補精血、補益髒氣,故歷史上又常稱爲“以髒補髒”[2]。動物臟器作爲藥用,在漢代《五十二病方》中即已開始,明確提出“以髒補髒”說法的爲元·忽思慧《飲膳正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對之作了全面的總結,歸納爲“以胃治胃、以心歸心、以血導血、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以皮治皮”二十四字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