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四方之玉容散
3.1 組成
白牽牛子、糰粉、白蘞、細辛、甘松、白鴿糞、白及、白蓮蕊、白芷、白朮、白殭蠶、茯苓、白附子、鷹矢白、白扁豆、白丁香各一兩,荊芥、獨活、羌活、防風各五錢[1]。
3.2 製法
上藥爲細末[1]。
3.3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搽搓面部,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各一次[1]。
3.4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四方之玉容散主治面部黑癍,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煤色,枯黯不澤,大小不一,與皮膚相平[1]。
4 《醫宗金鑑》卷六十三方之玉容散
4.1 處方
白牽牛 糰粉 白蘞 白細辛 甘松 白鴿糞 白及 白蓮蕊 白芷 白朮 白殭蠶 白茯苓各30克 荊芥 獨活 羌活各15克 白附子 鷹條白 白扁豆各30克 防風15克 白丁香30克
4.2 製法
共研細末。
4.3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鑑》卷六十三方之玉容散主治黧黑皯黯(又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澤,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木者似蓮子;芡實,或長、或斜,或圓,與皮膚相平。
4.4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擦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4.5 使用注意
服藥期間,戒憂思、勞傷,忌動火之物。
4.6 摘錄
《醫宗金鑑》卷六十三
5 《古今醫鑑》卷九方之玉容散
5.1 組成
皁角3斤(去皮),升麻8兩,楮實子5兩,甘松5錢,山奈3錢,砂仁(連皮)5錢,天花粉1兩,白芷1兩,白及1兩,糯米1升(另研),白丁香5錢(須臘月收者),綠豆1兩(另研)。
5.2 功效主治
《古今醫鑑》卷九方之玉容散功在馨香,去垢膩。主治面生小瘡,或生痤痱、粉刺,並皮膚瘙癢。
5.3 用法用量
量用洗面。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和勻。
6 《外科大成》卷三方之玉容散
6.1 組成
白芷、白朮、白及、白茯苓、白扁豆、白細辛、白殭蠶、白蓮蕊、白牽牛、白蘞、白鴿糞、甘松、糰粉、白丁香、白附子、鷹條各等分,防風減半,荊芥穗減半,羌活減半,獨活減半。
6.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罐收。
6.3 功效主治
《外科大成》卷三方之玉容散功在白麪嫩肌。主治黧黑斑、雀斑、粉刺。
6.4 用法用量
洗面,日3次。
6.5 用藥禁忌
戒憂思勞傷,忌動火之物。
7 《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方之玉容散
7.1 組成
綠豆粉90g,白菊花30g,白附子30g,白芷30g,食鹽15g,冰片1.5g。
7.2 功效主治
《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方之玉容散功在祛風利溼,消斑潤膚。主治黃褐斑,痤瘡,扁平疣等。
7.3 用法用量
上爲細末。用清水調勻外搽,代肥皂洗面,外搽10分鐘後洗去。
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8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之玉容散
8.1 組成
綠豆粉2錢,白附子1兩,白芷1兩,白蘞1兩,白殭蠶1兩,官粉5錢,明粉2兩,防風2兩,零陵香2兩,排草香2兩,上冰片2錢,山奈2兩,檀香2兩。
8.2 功效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之玉容散功在祛風止癢,化斑點。主治脾溼受風,血熱發斑,黑白斑痕,癩癢硬堅。
8.3 用法用量
爲清涼性之塗搽劑。
8.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絹羅篩2-3次,至極細。
9 《種福堂方》卷四方之玉容散
9.1 別名
9.2 組成
白殭蠶3錢,白附子3錢,白芷3錢,山奈硼砂3錢,石膏5錢,滑石5錢,白丁香1錢,冰片3分。
9.3 功效主治
9.4 用法用量
臨睡用少許水和,搽面;人乳調搽更妙。
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9.6 附註
10 《女科切要》卷八方之玉容散
10.1 組成
香芷5分,肥皂1兩,細辛1錢半,甘松2錢半,荊芥5錢,木賊3錢,白丁香2錢,杏仁3錢,花粉5錢,蕤仁5錢,藿香葉3錢,天蟲5錢,山奈1錢半,陀僧5錢,玄明粉3錢,輕粉2錢,硫黃1錢,鉛粉1兩,蘇合油5錢(後入),冰片1錢。
10.2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0.3 功能主治
《女科切要》卷八方之玉容散主治婦女面無光彩,顏色白而不潤澤。
10.4 用法用量
11 《御藥院方》卷十方之玉容散
11.1 組成
白及1兩半,白蘞半兩,白殭蠶(生)半兩,成煉鍾乳粉半兩,白附子(生)2錢半,冬瓜子2錢半,韶腦(別研)2錢半,楮桃兒2錢,麝香1錢(別研)。
11.2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用玉漿調,勻稠得所。
11.3 功能主治
《御藥院方》卷十方之玉容散主治面上諸(黑幹)(黑曾)及瘢痕。
11.4 用法用量
臨臥塗患處,明旦用溫淡漿水洗去。
12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