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寒

中醫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èn hán

2 英文參考

shivering

3 註解

振寒   證名。發冷時全身顫動。出《素問·寒熱病》。《證治準繩·雜病》:“振寒,謂寒而顫振也。”《靈樞·口問》:“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爲振寒寒慄。”《張氏醫通·寒熱門》將振寒分爲三種:陽明熱,陽盛陰氣加之,灑灑振寒者,治當瀉陽,用白虎加人蔘湯竹葉石膏湯陰盛陽虛,振振寒慄者,治當補陽,用黃芪建中湯真陽虛寒慄不振,或兼風寒則振,治當溫補,用桂枝加附子湯。參見戰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