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葉腫瘤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ěn yè zhǒng liú

2 概述

枕葉較小,單純發生在枕葉的腫瘤亦較少。枕葉腫瘤常同時累及頂葉和顳葉後部。多見腫瘤爲膠質瘤,約佔顱內膠質瘤的1.46%;腦膜瘤約佔顱內腦膜瘤的0.74%;其它腫瘤更少見。從生理功能上講,枕葉是最高級的視覺分析器,即所謂的“視覺中樞”。枕葉腫瘤所致之主要臨牀表現爲視覺方面的障礙。

3 臨牀表現

1.根據腫瘤生長的部位和浸潤程度,病人在早期多僅有病變對側視野的缺損、弱視色覺喪失。

2.當腫瘤侵犯損害枕葉距狀裂上方楔葉時,並不發生完全性偏盲,只有對側下1/4象限性偏盲;損害距狀裂下方舌回是時,則只出現對側上1/4的象限性偏盲。腫瘤較大時可致病變對側同向性偏盲,這是由於中心視野是受兩側枕葉支配,黃斑纖維投射到雙側枕葉,不易全部受累之故。因此,單側枕葉病變時,中心視野常停留,即所謂黃斑迴避現象。即使雙側枕葉受損也很少發生全盲,一般總要保留中心視野。一側枕葉的急性損害,可致一過性全盲,數小時後健側視野恢復,遺留病損對側同向性偏盲。臨牀上偶可見到雙側枕葉及丘腦間之纖維受損出現全盲的,但病人並不感到失明,稱之爲Anton綜合徵。

3.視覺發作是枕葉腫瘤常見的症狀,毀壞性病變時出現中樞性偏盲(黃斑迴避)、皮質盲、視覺失認等。刺激性病變時出現視覺發作,有時爲癲癇發作的先兆,於1954年首先被Penfield所記述,在病竈對側視野出現單純性幻視枕葉腫瘤約有15~24%有幻視出現。幻視的特點多爲不成形幻視,如閃光、亮點、圓圈、線條、顏色等,常在病變對側視野中出現,並出現浮動現象。幻視可單獨發生,也可爲癲癇發作的先兆。枕葉病變出現癲癇時,常有頭和眼向對側轉動,系刺激了枕葉之“凝視中樞”所致。

4.左側枕葉(優勢半球腫瘤時還可出現失認症、視物變形等。失認症即病人喪失了根據物體形狀認識物品的能力。病人並不失明,但對於熟悉的人、物、顏色等不能分辨,這種情況多見於左側枕葉外側的病變。

4 輔助檢查

1.顱骨平片 顱骨平片檢查幾乎成爲顱內腫瘤的常規檢查方法枕葉腫瘤顱骨平片表現,主要根據腫瘤的性質、生長速度,可表現爲顱壓增高、顱骨破壞異味增生等。以便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作其它輔助檢查項目。

2.腦電圖  枕葉腫瘤腦電圖表現特點是侷限性慢波多出現於頂枕部或顳後部,因此,有時與頂葉腫瘤、顳後腫瘤或顳頂枕腫瘤不易鑑別。但頂葉腫瘤多導致額後或頂下部腦電圖改變並顯示更廣泛、更明顯的δ波、θ波;顳後腫瘤一般都伴有顳前部的異常波;顳頂枕腫瘤可引起顳後、頂、頂下和枕部的異常程度相等的δ波枕葉腫瘤腦電圖背景α波皆有障礙,特別是病側枕部α波有明顯抑制或消失者約佔半數。因此,枕葉腫瘤的典型波型是在枕部去同步化或有α波明顯抑制的背景上出現侷限性δ波,而快波的不對稱較少見。

3.腦室造影  因枕葉較小,只限於枕葉之腫瘤比較少見。腫瘤常壓迫腦室枕角,使枕角變窄或封閉,但必須與正常腦室變異相鑑別,如屬變異範圍,則側腦室系統無移位表現。枕葉腫瘤較大者,常突入側腦室三角區或第三腦室後部,腫瘤侵犯頂枕顳可見側腦室體、三角區、顳解充盈缺損,第三腦室向前推壓。

4.腦血管造影  枕葉腫瘤腦血管造影表現特點是:在前後位像上,大腦動脈的側移位很輕,走行變化很少。側位像上,可見大腦中動脈主幹及凸面分支向前推擠或部分分散伸直上抬。大腦動脈顯影時可增粗,末梢分支組相互分開或受壓。深部腫瘤常侵犯小腦幕,故小腦幕切跡動脈可顯影並紆曲增粗。

5 鑑別診斷

(一)枕中腫瘤的臨牀症狀主要是視覺障礙的變化,其症狀逐漸由輕變重,應注意視覺通路上各個部位病變所引起的視覺障礙症狀相鑑別。但視覺通路各部位的病變所產生的臨牀症狀,各有其典型表現。而枕葉腫瘤的典型症狀是Anton綜合徵和不成形的幻視,此症狀其它部位的病變是沒有的。如顳葉腫瘤時的幻視一般是成形的並同時還伴有顳葉病變的其它症狀。仔細檢查容易鑑別。

枕葉腫瘤的另一症狀爲對側同向性偏盲。由於中心視野是受雙側枕葉的支配,其纖維分佈較廣,不易全部受累,因此,單側枕葉病變時,中心視野常保留,即黃斑迴避觀象。此點可與因頂、顳葉腫瘤壓迫視放射引起的對側同向性偏盲相鑑別。

(二)枕葉腫瘤時出現的視覺發作,應注意偏頭痛、某些藥物中毒精神分裂症等出現的幻視進行鑑別。枕葉腫瘤引起的視覺發作特徵爲:幻視出現的部位比較恆定,一般多在病竈對側視野範圍內出現;發作頻率逐漸增加,隨着發作次數的增多,其它定位症狀如偏盲、失認、失語等相繼出現;發作與環境沒有關係。精神分裂症幻覺發作與環境有關,尚伴有精神方面的其它症狀。另外腫瘤引起的幻視發作常伴有頭和眼向病竈對側偏斜。偏頭痛及某些藥物中毒引起的幻視沒有腫瘤所致幻視的特徵,故容易鑑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