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電烙術

手術 直腸和肛管疾病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直腸息肉的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í cháng xī ròu diàn lào shù

2 英文參考

cautery remove of rectal polyps

3 手術名稱

直腸息肉電烙術

4 別名

息肉電灼術;electrocautery remove of rectal polyps

5 分類

小兒外科/直腸肛管疾病的手術/直腸息肉的手術

6 ICD編碼

48.32

7 概述

直腸息肉電烙術用於直腸息肉的手術治療。 直腸息肉分佈直腸下端,呈圓形,有細長的蒂,大多由黏膜及腺體構成,與腸壁相連接。也有的息肉爲廣基、無蒂。少數息肉腺瘤腺瘤息肉可以惡性變,但在兒童則少見。直腸息肉是小兒便血的常見原因,部分息肉接近肛管部位生長,便後可脫垂於肛門口(圖12.14.4.3-0-1,12.14.4.3-0-2)。

8 適應

高位的直腸息肉通過直腸鏡做電灼切除。術中用圈套器將息肉蒂部套住經電灼切除,止血良好。

高位的息肉息肉蒂部寬闊,息肉直徑較大,特別爲直腸腺瘤,經上述方法切除有困難或簡單切除容易復發者,須經腹切開腸管做息肉切除。

10 手術步驟

直腸鏡塗石蠟油後緩慢放入直腸。內鏡進入肛管4~5cm,取出閉孔器後,更換接目鏡,徐徐推進,如遇腸管痙彎,可注入適量氣體。在窺見息肉後,取下接目鏡,直視下用圈套器套住息肉蒂部進行電烙(圖12.14.4.3-1)。即可切除息肉,又可電凝止血然後息肉取出送病理檢查

11 中注意要點

1.直腸鏡進入直腸腔後速度要緩慢,並要明視下向前推進,切勿盲目向上推送,以免引起直腸損傷,甚至穿孔。如遇腸管痙攣或腸腔顯示不清時,應向腸內注入氣體,使腸壁黏膜分開。遇有阻力時,可稍向後略退出直腸鏡,改變方向後再向前推進。

2.直腸鏡進入肛管後,應仔細尋找息肉,推送過快,或直腸內有糞便時可能遺漏。直腸內如有較少糞便,可用吸引器吸出,如糞便較多時應再次灌腸。

3.電烙息肉前先檢查圈套息肉位置是否合適,電烙應對準息肉蒂部,不可燒灼直腸腸壁,否則可造成腸壁損傷導致穿孔。如遇息肉系廣基、蒂短而寬時,更應注意防止圈套器鉗夾過多腸壁組織,以免電灼過深而損傷腸壁。

在電烙過程中會產生煙霧,模糊視野,此時可用吸引器吸除煙霧後,再次電烙,直至切斷蒂部且止血良好。圈套息肉之後,電烙之前不可強力牽拉圈套器,以防牽掉息肉引起出血,或撕破腸壁造成額外損傷

4.在操作過程中如病兒突然腹肌緊張,懷疑腸穿孔時,應中止操作,密切觀察病兒,必要時腹部透視注意膈下有無遊離氣體。如證實腸穿孔,即應手術探查修補。

12 術後處理

直腸息肉電烙術術後臥牀休息數小時,術後3d內進流質少渣飲食。大便乾燥時可口服液石蠟10ml。

如術後便血,應再次行直腸鏡檢。遇有蒂部活動出血時,應再次電灼止血。如位置較低,也可用棉球壓迫止血

13 併發症

13.1 1.腸壁損傷、腸穿孔

多由於術中操作粗暴或電烙過深造成腸壁壞死。如術中發現,應立即入院做手術修補。

13.2 2.繼發性出血

多於術後5~7d凝血塊脫落時出現,應再次直腸鏡檢,電烙出血部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