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學 經穴 中醫學
zhōng zhù
Zhōngshū GV7[中國鍼灸學詞典]
中柱爲經穴別名。即中樞穴[1]。出《醫學入門》。
中樞爲經穴名(Zhōngshū GV7)。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注。屬督脈。中:中間;樞:樞紐。穴在第十椎下,相當於脊柱中部之樞紐處,故名。位於脊柱區,後正中線上,第十胸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伏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有強腰補腎、和胃止痛作用。主要用於脊背、脾胃疾患等。如腰痛脊強;胃脘痛、食慾不振、嘔吐;發熱、黃疸、胃炎、肝炎、膽囊炎及視力減退等。本穴配脊中、懸樞、至陽、筋縮、足三裏治消化系統疾患。配脊中、命門治小兒腰以下軟癱。一般針尖斜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