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Zhùbīn KI9[中國鍼灸學詞典]
zhùbī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I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築賓 | ||
---|---|---|---|
漢語拼音 | Zhubin | ||
羅馬拼音 | Chupin | ||
美國英譯名 | Building for Guest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KI9 | |
日本 | 9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R9 | |
富耶氏 | |||
德國 | N9 | ||
英國 | K9 | ||
美國 | Ki9 |
築賓爲經穴名(Zhùbīn KI9)[1]。出《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論》。屬足少陰腎經[1]。築賓是陰維脈的郄穴[1][2]。築即堅實,賓通“臏”,泛指膝和小腿,此穴在小腿內側,有使股膝堅實的作用,故名築賓[2]。築賓穴主治神志和少腹部等疾患,如癲疾,徵症,疝氣,不孕,嘔吐涎沫,腹痛,腳軟無力,足腨痛,足踹內痛,癲狂,癇證,嘔吐,小腿內側痛,現代又多用築賓穴治療腎炎,膀胱炎,睾丸炎,盆腔炎,癲癇,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並可用於腎炎,精神病,腎炎,神經性嘔吐,小兒胎毒等。
6 穴名解
築即堅實,賓通“臏”,泛指膝和小腿,此穴在小腿內側,有使股膝堅實的作用,故名築賓[4]
築,杵也,𦵶𦵶土杵也,杵之使堅實也。賓,擯也;又,棄也;古“賓”通“髕”,又有隨從之義。腎爲水髒,水氣上泛,發爲奔豚,動如杵搗,𦵶𦵶然也。《備急千金要方》霍亂條曰:“霍亂吐多者必轉筋,不渴,即臍上𦵶。霍亂而臍上𦵶者,當先治其𦵶。”取此,則𦵶𦵶之氣自可擯除矣。[4]
9 築賓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築賓穴在小腿內側,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5]。
築賓穴位於小腿內側,太溪( KI3)直上5寸,比目魚肌與跟腱之間。正坐或仰臥取穴[5]。
築賓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中點直上5寸,當腓腸肌內側肌腹下端處[6]。
10 築賓穴的取法
築賓穴位於小腿內側,太溪( KI3)直上5寸,比目魚肌與跟腱之間。正坐或仰臥取穴[6]。
正坐或仰臥位,在太溪上5寸,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約當腓腸肌內側肌腹下端處取穴。
正坐或仰臥位,當脛骨內側髁至內踝尖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點再稍向上(0.7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坐位垂足,由足內踝向後推至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即是太溪穴),直上量7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築賓穴[8]。
11 築賓穴穴位解剖
築賓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深部有脛後動、靜脈。分佈着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爲脛神經本幹。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佈。在皮下組織內,穴位後外側,由脛神經在膕窩分出的腓腸內側皮神經,與小隱靜脈伴行於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腓腸外側皮神經,由腓總神經分出,向下走行於小腿後區的外側。在小腿中部,腓腸內、外側皮神經合成腓腸神經,伴小隱靜脈,繼續向下外方走行,至足外側緣。該穴下的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等由脛神經的肌支支配。
11.1 層次解剖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3 築賓穴主治病證
築賓穴主治神志和少腹部等疾患,如癲疾,徵症,疝氣,不孕,嘔吐涎沫,腹痛,腳軟無力,足腨痛,足踹內痛,癲狂,癇證,嘔吐,小腿內側痛,現代又多用築賓穴治療腎炎,膀胱炎,睾丸炎,盆腔炎,癲癇,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並可用於腎炎,精神病,腎炎,神經性嘔吐,小兒胎毒等。
築賓穴主治神志和少腹部等疾患,如癲疾、徵症、疝氣、不孕、嘔吐涎沫、腹痛、腳軟無力、足腨痛等[9]。
現代又多用築賓穴治療腎炎、膀胱炎、睾丸炎、盆腔炎、癲癇、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等[9]。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3.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高忻洙,
-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5.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1.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9]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