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

食材 中藥材 中醫學 食療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ū dù

2 註解

豬肚爲豬科動物豬的胃。

3 豬肚的別名

豬胃、豬堵

4 豬肚營養價值

豬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損、身體瘦弱者食用。

5 豬肚的選購

1. 巧洗、巧做豬肚

豬肚清水洗幾次,然後放進水快開的鍋裏,經常翻動,不等水開就把豬肚子取出來,再把豬肚子兩面的污物除掉就行了。

2. 新鮮豬肚黃白色,手摸勁挺黏液多,肚內無塊和硬粒,彈性較足。

6 豬肚適合的人羣

適宜虛勞瘦弱者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泄瀉 下痢者食用;適宜中氣不足氣虛下陷,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用;適宜體虛之人小便頗多者食用;適宜小兒疳積者食用。

7 豬肚食療功效

豬肚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

虛損健脾胃;

用於虛勞羸弱、瀉泄、下痢、消渴小便頻數、小兒疳積等症。

根據清代食醫王盂英的經驗,懷孕婦女若胎氣不足, 或屢患半產以及娩後虛贏者,用豬肚煨煮爛熟如糜,頻頻服食,最爲適宜。若同火腿一併煨食,尤補。同時還介紹:男子虛弱遺精豬肚一枚,入帶心連衣紅蓮子,煮糜,杵丸桐子大,每淡鹽湯下三十丸。

8 豬肚的食用建議

1. 豬肚適於爆、燒、拌和作什錦火鍋的原料;

2. 豬肚燒熟後,切成長條或長塊,放在碗裏,加點湯水,放進鍋裏蒸,豬肚會漲厚一倍,又嫩又好喫,但注意不能先放鹽,否則豬肚就會緊縮。

9 《*辭典》:豬肚

9.1 出處

本草經集註

9.2 拼音名

Zhū Dǔ

9.3 來源

爲豬科動物豬的胃。

9.4 形態

動物形態詳"豬肉"條。

9.5 性味

甘,溫。

①《別錄》:"微溫。"

②《綱目》:"甘,微溫,無毒。"

9.6 功能主治

虛損健脾胃。治虛勞羸弱,泄瀉,下痢,消渴小便頻數,小兒疳積

①《別錄》:"補中益氣,止渴、利。"

②《千金·食治》:"斷暴痢虛弱。"

③《日華子本草》:"補虛損,殺勞蟲,止痢。釀黃糯米蒸搗爲丸,甚治勞氣,並小兒疳蛔黃瘦病。"

④《本草圖經》:"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

⑤《隨息居飲食譜》:"止帶、濁、遺精。"

9.7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入丸劑

9.8 附方

①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白朮牡蠣(燒)各四兩,苦蔘三兩。爲細末,以豬肚一個,煮熟研成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日三、四服。(《御藥院方》豬肚丸

②治水瀉:獖豬肚一枚,淨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內,肚滿爲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爛爲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米飲空腹服。(《世醫得效方肚蒜丸

③治消渴,日夜飲水數鬥,小便數,瘦弱:豬肚一枚,淨洗,以水五升,煮令爛熟,諏二升已來,去肚,着少豉,渴即飲之,肉亦可喫。又和米,着五味,煮粥食之佳。(《食醫心鏡》)

④治小便數豬肚一枚(洗去脂膜),黃連末三斤。納豬肚中蒸之,暴乾,搗丸如梧子。服三十丸,日再服,漸漸加之,以瘥爲度。忌豬肉。(《肘後方》豬肚黃連丸

⑤治鼓脹水腫健豬肚一個(不落水,翻出屎淨,在磚牆上磨去穢氣),將大蝦蟆裝入肚內,麻紮緊,煮熱,去蝦蟆,連湯淡食,勿入鹽醋。(《經驗廣集》)

⑥治疳勞:木香一錢,黃連三錢,銀柴胡五錢,生地五錢,鱉甲(童便浸,醋炙)一兩。上爲末,入豬肚內,扎口,入瓶,童便、酒煮爛搗尤,米飲下五十丸。(《幼科指掌豬肚丸

⑦治腎臟風毒氣攻注腰腳,或瘡或腫,臍腹冷痛:獖豬肚一個(洗淨),蒔蘿(炒)、硫黃(研)、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硇砂半兩。上五味,除豬肚外,搗研爲末,入盡藥末於豬肚內,用線密縫,酒煮令爛,候灑盡,將豬肚切開,入木臼中熟搗一、二千下,侯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聖濟總錄豬肚丸

9.9 各家論述

本草經疏》:"豬肚,爲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日華子》主補虛損,蘇頌主骨蒸勞熱。血脈不行,皆取其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根本固而後五臟皆安也。"

9.10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豬肚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