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前外側減壓術

手術 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手術治療 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 骨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uī guǎn qián wài cè jiǎn yā shù

2 英文參考

anterio-ateral decompression of vertebral canal

4 別名

anterio ateral decompression of spinal canal

5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手術治療

6 ICD編碼

77.6910

7 概述

椎管前外側減壓術用於脊柱結核合併截癱的手術治療。脊柱結核合併截癱,可分爲兩大類:截癱發生脊柱結核病變進行期,即早期發生截癱發生脊柱結核病變靜止期或已基本治癒者,即晚期發生截癱。前者屬病竈活動型,早期截癱手術減壓效果較好,術後易恢復。而後者手術效果較差,術後恢復亦慢或不易恢復。有的病人不但截癱不減輕反而加重,可能是刺激脊髓引起脊髓水腫循環障礙有關,術後脊髓水腫消退以後,截癱又逐漸恢復,但有的病例仍恢復不到術前的水平,因而對骨病治癒型的截癱病人應儘量採用非手術療法手術療法對於兒童應儘量採用脊髓前方減壓術,既能達到治療目的,又減少了對脊柱穩定性的損害。對脊柱多段結核應首先處理引起截癱的病竈,多段結核病竈嚴重性相近,不能一次手術解決者,應以先上後下爲原則。對於椎體破壞嚴重者,應採用椎間植骨。因椎板植骨對防止後凸畸形的進展作用不大。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2.2.2-1,3.12.2.2-2)。

8 適應

椎管前外側減壓術適用於截癱比較嚴重的成年胸椎或胸腰段椎體結核

9 麻醉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麻最爲安全,如病人身體條件很差,也可行局部浸潤麻醉。但須有清醒插管的準備。側臥位,術側在上,一般選截癱較重,椎體破壞較多,椎旁膿腫較大的一側爲術側。

10 手術步驟

1.切口,以病變爲中心,做一弧形切口切口長度應包括6個橫突。弧的中點距病變椎體棘突約8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在深筋膜層將皮瓣翻開(圖13.12.2.2-3)。

2.橫斷骶棘肌並向上下牽開,顯露術側4個椎板和橫突的遠端,然後除中部的4個橫突。再切除兩根與病椎相連的肋骨後段,遊離出肋間神經,結紮肋間血管分支,用骨膜剝離器順椎弓根向椎體前緣骨膜下剝離,即可進入病竈(圖3.12.2.2-4,3.12.2.2-5)。

3.吸淨膿汁,刮除乾酪樣物質和死骨。用紗布填塞壓迫。然後切除椎管側壁。將椎間孔顯露,用神經離子分離椎弓根上下緣神經根。用尖嘴咬骨鉗,咬除椎弓根,顯露出脊髓側面。

4.用神經離子將硬膜與前方的壓迫物質分離,這些物質可以是壞死椎間盤組織,也可能是向後凸的硬化骨質。如骨質硬,在神經離子的保護下,用環鑽去除後凸的骨質。椎管前剩餘的一薄層骨質,可用咬骨鉗小心咬去。也可向前推移,達到脊髓前方的減壓。儘量少用骨鑿,以免震盪刺激脊髓(圖3.12.2.2-6)。

5.反覆沖洗傷口,在椎體上下緣鑿槽,利用切除的肋骨行前路植骨術。

6.局部放抗結核藥後,分層縫合傷口。

11 中注意要點

1.儘量保護脊柱穩定性,咬除椎弓根後,椎體後緣骨嵴去除理想時,術側關節突及椎板可不去除,當脊柱穩定性較差時,應行植骨融合術。

2.咬除椎弓根時,注意損傷神經根,特別是硬膜囊,以免發生腦脊液漏,若有撕裂應及時修補。

3.骨病治癒截癱,去除脊髓前方的骨嵴要小心,儘量少用骨鑿,避免震動脊髓

4.減壓部位要準確,術中結合CT及X線檢查結果,準確減壓,必要時行術中攝片定位防止減壓位置發生錯誤。

5.剝離肋骨骨膜時,防止胸膜撕破,特別是骨病治癒截癱肋骨與橫突切除時,因肋椎關節纖維化,肋骨小頭剝離較困難,出血多,極易損傷胸膜,若有發生應及時修補。

12 術後處理

1.術後搬運病人及翻身時要特別小心,防止因減壓術後脊柱穩定性差而發生脊柱脫位

2.繼續抗結核治療。

3.術中行胸腔閉式引流或傷口負壓吸引者,術後24~48h拔除引流管

4.加強截癱護理。

13 併發症

1.胸膜撕裂,多發生在剝離肋骨骨膜時。

2.截癱症狀加重。

3.腦脊液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