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散

煎藥方法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ǔ sǎn

2 英文參考

powder-decocti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owder for boil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煎藥法·煮散

煮散是指古代把藥物製成粗末的散劑,加水煎煮,去渣服用的煎藥法[1]。如銀翹散的煮服等。

4 方劑名·煮散

4.1 外臺祕要》卷十八引《崔氏方》之煮散

4.1.1 方名

煮散

4.1.2 組成

地骨皮12分,麻黃6分(去節),杏仁8分(去皮尖雙仁),防己20分,黃芩10分,羚羊角(屑)8兩,茯苓12分,澤瀉6分,細辛5分,薏苡仁20分,石斛20分,人蔘6分,白朮10分,大黃6分,磁石20分,丹蔘10分,犀角(屑)8分,蒺藜子12分,甘草10分(炙),桂心6分,生薑12分,前胡8分。

4.1.3 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八引《崔氏方》之煮散腳氣不隨。

4.1.4 用法用量

3兩爲1劑,以小飲子大棗5枚,劈,桑根白皮5兩,白前2兩,橘皮2分,共切碎,以水5升,煮取2升)藥汁2升,煮取1升,頓服,每日1劑,以小便利爲度。

4.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粗葛篩度攪使極調。

4.1.6 用藥禁忌

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醋等物。

4.2 外臺祕要》卷十一引《古今錄驗》方之煮散

4.2.1 方名

煮散

4.2.2 組成

桑根白皮6分,薏苡仁6分,通草4分,紫蘇莖葉4分,五味子6分,覆盆子8分,枸杞子8分,乾地黃9分,茯苓12分,菝葜12分,黃耆2分。

4.2.3 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一引《古今錄驗》方之煮散消渴病,服花蓯蓉丸渴多者。

4.2.4 用法用量

每貼用水1升8合,煎取7合,去滓溫服

4.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分爲5貼。

4.2.6 用藥禁忌

忌酢物、蕪荑

4.3 外臺祕要》卷十九引《蘇恭方》之煮散

4.3.1 方名

煮散

4.3.2 組成

獨活6兩,茯苓6兩,牛膝6兩,漢防己6兩,白朮6兩,黃耆6兩,麻黃(去節)6兩,柴胡6兩,當歸4兩,防風4兩,橘皮4兩,桂心4兩,人蔘4兩,附子3兩(生用),磁石16兩(碎如豆),羚羊角3兩(屑),生薑杏仁半夏(洗)、吳茱萸檳榔(碎)、丹蔘8兩。

4.3.3 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九引《蘇恭方》之煮散腳氣,經春、夏及秋,腳弱或腫,氣時上衝心,身體痹悶者。

4.3.4 用法用量

每貼着生姜1兩(合皮碎切),杏仁14枚(去皮尖,碎),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頓服,每日1服,或2日1服。

4.3.5 加減

冷多,加吳茱萸半兩;熱多,加麥門冬半兩;大熱,以竹瀝1升代水;嘔逆食不下,加半夏1兩;毒悶,加青木香2分;以意消息之。患人大便難,加大黃半兩;腹滿食不消,加檳榔2-3枚。所加藥,病癒即止,不常服。

4.3.6 製備方法

上不著分量者,各自隨時加減,餘切如豆大,分作30貼。

4.3.7 用藥禁忌

豬肉、冷水、羊肉、餳、生蔥、桃李、雀肉等。

4.4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之煮散

4.4.1 方名

煮散

4.4.2 組成

丹蔘2兩半,牛膝2兩半,葛根2兩半,杜仲2兩半,乾地黃2兩半,甘草2兩半,豬苓2兩半,茯苓1兩18銖,遠志1兩18銖,子芩1兩18銖,石膏3兩,五加皮3兩,羚羊角1兩,橘皮1兩,生薑1兩,淡竹葉雞子大。

4.4.3 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之煮散腎勞熱,妄怒,腰脊不可俯仰屈伸。

4.4.4 用法用量

每服2方寸匕,以水3升,煮取8合,帛濾去滓。1日2次。

4.4.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4.5 元侍郎希聲引《張文仲方》(見《外臺祕要》卷十四)之煮散

4.5.1 方名

煮散

4.5.2 組成

茯神6兩,防風4兩,牛膝4兩,枳實(炙)4兩,防己4兩,秦艽4兩,玄蔘4兩,芍藥4兩,黃耆4兩,白鮮皮4兩,澤瀉4兩,獨活4兩,桂心3兩,五味子1升(碎),人蔘4兩,薏苡仁1升(碎),麥門冬1兩(去心),羚羊角2枚(屑),石膏1斤(碎,綿裹),甘草3兩(炙),磁石24兩(綿裹)。

4.5.3 主治

元侍郎希聲引《張文仲方》之煮散治諸風。

4.5.4 用法用量

每日1貼,加杏仁14枚(去皮尖雙仁,碎),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空腹頓服。每春中夏初時服。

4.5.5 製備方法

上切,如麻豆大,分作24貼。

4.5.6 用藥禁忌

禁生冷,忌醋、生蔥、海藻生菜

4.6 普濟方》卷二十六方之煮散

4.6.1 方名

煮散

4.6.2 組成

茯苓6錢,麻黃6錢,黃耆3錢,大青3錢,桂心3錢,細辛5錢,杏仁5錢,石膏2兩,丹蔘半兩,五味子1兩,甘草1兩,貝母1兩,橘皮1兩,川芎1兩,枳實2枚。

4.6.3 主治

普濟方》卷二十六方之煮散肺與大腸俱實,令人氣憑滿。

4.6.4 用法用量

帛包裹,以井花水1升5合,煮取7合。溫服,1日2次。

4.6.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4.7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煮散

4.7.1 方名

煮散

4.7.2 組成

防風1兩,獨活1兩,防己1兩,秦艽1兩,黃耆1兩,芍藥1兩,人蔘1兩,白朮1兩,茯神1兩,芎1兩,遠志1兩,升麻1兩,石斛1兩,牛膝1兩,羚羊角1兩,丹蔘1兩,甘草1兩,厚朴1兩,天門冬1兩,五加皮1兩,桂心1兩,黃芩1兩,地骨皮1兩(一雲各4兩),橘皮3兩,生薑3兩,麻黃3兩,乾地黃3兩,檳榔2兩,藁本2兩,杜仲2兩,烏犀角2兩,薏苡仁1升,石膏6兩(一雲3兩)。

4.7.3 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煮散風痱

4.7.4 用法用量

每服3兩,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頓服,1日1服。取汗。若心中煩熱,以竹瀝代水煮之。

4.7.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和攪令勻。

4.7.6 附註

方中黃芩檳榔藁本杜仲犀角,《千金翼方》作薯蕷甘菊花、附子麥門冬山茱萸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