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溫氏經驗良方》
2.1 方名
2.2 組成
豬腎1具,茯苓1錢半,桑寄生1錢,川藭5分,乾地黃1錢,焦白朮2錢,寸冬1錢。
2.3 功效
養胎。
2.4 主治
2.5 用法用量
水煎服。2日1劑,月內共服7劑。
3 《聖惠》卷八十
3.1 方名
3.2 組成
豶豬腎1對(切,去脂膜),香豉半兩,白粳米半兩,蔥白7寸(切),薤白1莖(切),生薑1分(切),大棗4枚(擘破,以前7味都以水2大盞,煎至半盞,去滓,用煎後藥),白芍藥1兩,人蔘1兩(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半兩,黃耆3分(去蘆頭),白朮3分。
3.3 主治
3.4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入前藥汁中,煎至7分,去滓,食前分2次溫服。
3.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4 《千金翼》卷六
4.1 方名
4.2 組成
豬腎1枚,茱萸1升,黃耆2兩,當歸2兩,芎藭2兩,人蔘2兩,茯苓2兩,乾地黃2兩,生薑(切)3兩,厚朴(炙)3兩,甘草(炙)3兩,桂心4兩,半夏5兩(洗去滑)。
4.3 主治
婦女產後腹痛。
4.4 用法用量
5 《外臺》卷三十四引《廣濟方》
5.1 方名
5.2 組成
豬腎1具(去脂,四破),香豉1升,白粳米1升,蔥白(切)1升,人蔘2兩,當歸2兩。
5.3 功效
大補氣血。
5.4 主治
5.5 用法用量
加水1鬥,煮取3升,去滓,每服7合。
5.6 製備方法
上切。
5.7 用藥禁忌
忌大肉、熱面、蒜。
5.8 各家論述
6 《聖惠》卷七十八
6.1 方名
6.2 組成
豬腎1對(去脂膜,切作4片),豉半兩,生薑半兩(拍碎),白粳米1兩(合),人蔘半兩(去蘆頭),當歸1兩,黃耆半兩(銼),蔥白3莖(切),桂心半兩。
6.3 主治
6.4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分爲3服。
6.5 製備方法
上銼細。
7 《千金》卷三
7.1 方名
7.2 別名
7.3 組成
豬腎1具(去脂,四破,無則用羊腎代),香豉(綿裹)1鬥,白粳米1鬥,蔥白1鬥。
7.4 主治
7.5 用法用量
上以水3鬥,煮取5升,去滓,任情服之,不愈更作。
7.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產後百脈皆虛,虛風易感,每致虛羸喘乏,寒熱如瘧,故取蔥白香豉湯加豬腎以安其腎,粳米以安其胃,並調先後2天,即無虛風,亦無妨礙。《金匱》旋覆花湯中有蔥白,未嘗爲風而設。
7.7 附註
8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8.1 方名
8.2 組成
豬腎1只(切),黃耆(銼碎)1兩半,人蔘1兩半,芍藥(銼碎,炒)1兩半,桂(去粗皮)3分,芎藭1兩,當歸(銼,炒令香)1兩,熟乾地黃(焙)2兩。
8.3 主治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加水2盞,先煮豬腎,取1盞;去腎,入藥末,加生薑3片,大棗1枚(擘),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8.5 製備方法
上8味除腎外,爲粗末。
9 《女科百問》卷下
9.1 方名
9.2 組成
豬腎1對(去脂膜),當歸2兩,芍藥2兩,生薑2兩,桂心3錢,蔥白2合。
9.3 主治
婦女蓐勞。產後日淺久坐,視聽言語多,或運動勞力,遂覺頭項及肢節皮肉疼痛,乍寒乍熱。婦女產後氣血虛弱,陰陽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