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花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ōng lǘ huā

2 《*辭典》:棕櫚花

2.1 出處

現代實用中藥

2.2 拼音名

Zōnɡ Lǘ Huā

2.3 來源

棕櫚科植物棕櫚的花。

2.4 形態

詳"棕櫚皮"條。

2.5 化學成份

參見"棕櫚皮"條。

2.6 性味

苦澀,平。

①《本草拾遺》:"有小毒。"

②《重慶草藥》:"溫,平。"

③《陝西中草藥》:"味澀,性涼。"

2.7 功能主治

瀉痢腸風血崩帶下瘰癧

①《本草拾遺》:"破血,"

②《履巉巖本草》:"食之破婦人血氣,不作胎孕。"

③《天寶本草》:"酒熬治氣火瘰癧。"

④《現代實用中藥》:"用於高血壓症,有預防腦溢血之功。"

⑤《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血崩腸風血痢瘰癧。"

2.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

2.9 注意

本草拾遺》:"初生子戟人喉,未可輕服。"

2.10 附方

大腸下血:棕筍(即棕櫚之花苞)煮熟切片曬乾爲末,蜜湯或酒服一二錢。(《瀕湖集簡方》)

2.11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