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足底內側皮瓣是以脛後動脈的分支足底內側動脈提供血供的足心組織瓣。足心是非負重區,皮膚質地好,是修復手掌皮膚缺損的理想供皮區。
脛後動脈在內踝後經蹠管入足底,在展肌起點深面分爲蹠內、外側動脈。足底內側動脈在
展肌起始不遠即發出深支,於
展肌深面前行與足底動脈弓的分支吻合。其深支在行程中不斷髮出皮支,分佈於足底內側皮膚。伴行靜脈是皮瓣的迴流靜脈,皮瓣的神經由脛後神經發出的足底內側皮神經(圖3.9.1.2.4.1-1)。
9 手術步驟
於內踝最高點下方3.5cm至第1蹠骨頭畫一連線爲皮瓣的軸線,按手掌皮膚缺損面積的布樣在足底軸線兩側畫出皮瓣範圍(圖3.9.1.2.4.1-2)。於內踝後方切口皮膚,解剖分離脛後動、靜脈及神經(圖3.9.1.2.4.1-3),切斷結紮無關分支直至動脈分叉處,沿足底內側動脈之軸線切開皮瓣近側緣及部分展肌,沿足底內側動脈走向自足底深部分離該動脈,並保護由深支發出走向皮瓣的分支,於深筋膜下掀起皮瓣(圖3.9.1.2.4.1-4),並使足底內側皮神經完好。此時,除脛後動、靜脈及足底內側皮神經相連外皮瓣已完全遊離。
受區創面經清創,於前臂遠端找出橈尺動靜脈或掌弓,與創緣間貫通皮下隧道,在掌側創緣近端找到一皮神經。受區可接受皮瓣移植。根據創緣與受區血管間皮下隧道的距離爲脛後血管蒂的長度,經分離已達足夠長度時即可斷蒂,把皮瓣移至受區,經調整位置後,先把皮瓣與手掌創緣簡單縫合固定數針,把脛後血管蒂通過皮下隧道引至受區血管,脛後動脈的伴行靜脈與受區靜脈行端端吻合,脛後動脈與受區動脈行端端或端側吻合(圖3.9.1.2.4.1-5),重建皮瓣的血液循環。把足底內側皮神經與手掌近端皮神經行束膜縫合,最後縫合皮膚,留觀察窗包紮術畢。供區創面取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加壓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