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颅骨骨髓炎开始时炎症可局限于板障内,局部表现有红肿热痛,全身发热,白细胞增高。若炎症不及时控制,感染继续扩散,可形成骨膜下、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脑脓肿。若治疗不彻底而迁延至慢性期,可形成反复的创口感染,窦道形成,长期不愈,甚至排出死骨片。在急性期应该用足够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若已形成脓肿,则切开引流,感染局限后应行手术,彻底清除死骨、肉芽组织及窦道坏死组织(图4.5.1-1)。
7 适应症
颅骨骨髓炎手术适用于:
2.慢性颅骨骨髓炎,多次引流、清创不愈,提示病变骨质或硬脑膜外脓肿或肉芽组织清理不彻底,应行彻底手术。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头皮切口应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与范围大小而设计。一般原则是,要求能充分显露感染颅骨,又能保证头皮血液供应,最后缝合时皮肤不要过于紧张以免造成坏死。同时,还应注意美观。一般多选用“S”形切口或马蹄形切口。
10.2 2.显露病变颅骨
沿切口线方向,切开头皮,将皮肤窦道部距创缘0.2cm切除,并行创口细菌培养,充分显露出病变颅骨。
10.3 3.病灶颅骨的处理
必须全部切除,充分暴露出病变颅骨四周的正常颅骨与正常硬脑膜,达到充分清除坏死组织、肉芽组织、死骨、骨膜下积脓、板障内积脓与周围的象牙样变骨质。清除病变颅骨的方法是在病变颅骨骨髓炎区行颅骨钻孔,用咬骨钳将病变骨分块咬除,或在邻近正常颅骨处钻孔,咬除一圈骨质一并去除病变颅骨(图4.5.1-2)。
10.4 4.清除硬脑膜肉芽组织
去除病变颅骨后,应同时一并清除异物、死骨和肉芽组织。硬脑膜上的肉芽组织应用刮匙轻柔、细心地刮除,若组织较厚,亦可小心用刀片削除瘢痕化组织,但避免切破硬脑膜,一旦发现切破,随即缝补。感染处清除后,应另换消毒巾,清洁器械,于骨创外咬除到显露正常硬脑膜1cm处,用含青霉素、链霉素粉剂的骨蜡涂布止血,并反复以每500ml生理盐水内溶解8万~16万U庆大霉霉素液冲洗创口,常规行细菌培养(图4.5.1-3)。
10.5 5.创口处理
清创止血后,伤口内再放入青霉素20万U与链霉素0.3~0.5g粉剂,常规放橡皮空心引流,全层间断缝合切口。若有急性感染可能,可部分缝合切口或将切口敞开,填塞碘仿纱条或浸有抗生素纱条,包扎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