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骨巨细胞瘤发生于颅骨者比较少见,一般多见于颅底累及蝶骨、岩骨和筛骨,颞骨、额骨与枕骨亦可见。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整个病程较慢,起病初期仅于局部有轻微不适或疼痛感,但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可呈大小不等或巨大的囊腔,并引起较剧烈的胀痛与头痛。若侵犯至附近组织或颅内,可发生局灶症状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累及蝶鞍或附近组织,可出现视力障碍,偏盲,出现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受累症状。从X线片观察,可表现为多囊状、单囊或囊肿状。因巨细胞瘤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又称为破骨细胞瘤。多位于颅底中线和中线旁,手术不易彻底切除。一般多主张诊断明确,行手术切除,再继以放疗为宜(图4.7.6-1,4.7.6-2)。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通常选用皮瓣切口。颅盖部肿瘤切口以肿瘤为中心。位于颅底中线或中线旁的肿瘤,多采用低位颞瓣或额瓣开颅。
10.2 2.显露肿瘤
位于颅盖部的肿瘤,当翻开皮瓣后即可见到肿瘤。而位于颅底部的肿瘤,需在翻开骨瓣后沿脑底探查才能发现肿瘤。
10.3 3.肿瘤切除
颅盖部肿瘤切除前,需在距骨瘤周围1~2cm处做数个颅骨孔,以线锯、铣刀或咬骨钳将孔间骨质锯开或切除,骨瓣连同肿瘤整块切除,达到治愈。颅底中线或中线旁肿瘤,由于邻近部位有重要结构,如海绵窦、颈内动脉和第2~6脑神经,肿瘤全切往往困难,但在颅底外科的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下,肿瘤全切和次全切除率已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