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积化滞 祛风利湿 活血止痛 中医学 消肿解毒 中药学
máo hú lú
毛葫芦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鸡屎藤之别名[1]。
臭藤、皆治藤、毛葫芦、甜藤、牛皮冻[2]
茜草科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 (Lour.) Merr.的全草或根[2]。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2]。
甘、微苦,平[2]。
祛风活血,利湿消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2]。
1.治风湿筋骨酸痛,跌打瘀痛,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食滞腹胀,小儿疳积,中暑,肝脾肿大,白带,阑尾炎,久咳。煎服:9~15g。[2]
2.治疮疡肿毒,皮肤溃疡久不愈合,烫火伤,湿疹,皮炎,毒虫咬伤,鲜叶捣敷。[2]
3.治胆、肾绞痛,胃肠痉挛性疼痛,骨折及手术后疼痛,以针剂肌肉注射。[2]
4.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本品加绿豆煎服,二至三小时一次。药后可出现呕吐腹泻。[2]
果实名鸡屎藤果,取汁涂毒虫螫伤[2]。
全草含鸡屎藤苷(Paederoside)、鸡屎藤次苷(Scandoside)、车叶草苷、熊果酚苷、齐墩果酸、γ-谷甾醇、挥发油等[2]。
动物试验,本品有轻度中枢抑制,并能抑制平滑肌的收缩。有些镇痛作用,车叶草苷有泻下作用,本品在碱性尿中有抑菌作用,可用于治尿路感染;尚有某些镇咳作用。本品还具有降压作用[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