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中医病名
mǐ jū
米疽为病名[1]。发于腋下之无头疽[1]。《黄帝内经灵枢·痈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又名腋疽、疚疽[1]。
由肝脾二经气血凝滞而成[1]。
初起一核,漫肿坚硬,皮色如常[1]。不热不疼,日久将溃始转红色,微热疼痛[1]。
治宜疏肝养荣,清热解毒。
初宜内服柴胡清肝汤加乌药消之;体弱者宜香贝养荣汤;外用隔蒜灸或乌龙膏敷贴;若脓成即切开引流,按溃疡处治[1]。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