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命蒂为经穴别名,即神阙[1]。《经穴纂要》云出《危证简便》。
穴位 | 神阙 | ||
---|---|---|---|
汉语拼音 | Shenque | ||
罗马拼音 | Shenchueh | ||
美国英译名 | Spiritual Shrine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CV8 | |
日本 | 8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VC8 | |
富耶氏 | |||
德国 | KG8 | ||
英国 | Cv8 | ||
美国 | Co8 |
神阙为经穴名[2](shénquē[3]CV8,RN8) 。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3]。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3]。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腹痛,泄泻,水肿,虚脱,久泻,痢疾,绕脐腹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疝气,中暑,角弓反张,泄痢,尸厥,风痫,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等。
6 穴名解
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3]。
神,指人之元神与脐神。《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苑·修文》:“神者,天地之本而万物之始也。”阙,宫阙,门观,又同缺,空的意思。神阙意为元神出入之处与所居之宫阙,脐神亦指人身之元神。《黄庭内景经》注:“脐中为太乙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脐为腹之缺,故神阙有如元神出入之缺口。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惧关于化,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穴当脐孔,脐为先天之结蒂,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名为命蒂。[4]
11 命蒂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9]。
脐位于上、下焦之枢,临近胃肠,所以神阙穴又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可治疗腹痛、水肿、久泻、脱肛等[9]。
神阙穴属任脉,近于下焦,故可治疗小便不禁、产后尿闭、妇女不孕等[9]。
12 命蒂穴主治病证
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腹痛,泄泻,水肿,虚脱,久泻,痢疾,绕脐腹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疝气,中暑,角弓反张,泄痢,尸厥,风痫,水肿鼓胀,肠炎,产后尿潴留等。
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9]。
神阙穴主治久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便秘,肠癖下血;昏厥,虚脱,痫证;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癃闭,小便不禁,五淋;水肿,疝气,四肢厥冷,中暑,中风脱证,角弓反张[9]。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禁刺[9]。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13.2 灸法
宜灸。
神为一身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无极之意也。人苟无神,则全身无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凡属挥霍缭乱,有干神明之外感急证,本穴主之,但以灸熨为佳。按摩者,转运此穴,可以通畅矢气,消化水谷。《道藏》谓:“脐为后天之气舍。”故又名本穴为“气舍”。因足阳明经更有气舍,故本穴只称神阙而不称气舍。[9]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遗矢者,死不治。
《针灸甲乙经》:水肿大平脐,灸脐中,无理不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绝子,灸脐中,令有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水肿,鼓胀,肠鸣,状如流水声,腹痛绕脐,小儿奶利不绝,脱肛,风痫,角弓反张。
《类经图翼》:主治阴证伤寒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惫,肠鸣泄泻不止,水肿鼓胀,小儿乳痢不止,腹大,风痫,角弓反张,脱肛。妇人血冷不受胎者,灸此永不脱胎。
《类经图翼》:故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若灸之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若灸少,则时或暂愈,后恐复发,必难救矣。但夏月人神在脐,乃不宜灸。
《万病回春》:治阴证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灸脐中,预将蒜捣汁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
《神灸经纶》:凡卒中风者,此穴最佳。罗天益云:中风服药,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为良。盖不惟追散风邪,宣通血脉,其於回阳益气之功,真有莫能尽述者。
16 命蒂穴研究进展
16.1 镇痛作用
艾灸神阙对治疗关节炎和缓解关节疼痛疗效明显。对弗氏佐剂诱发的关节炎大鼠,观察艾灸对关节肿胀程度、炎症病理过程及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发现艾灸“神阙”后,关节周围软组织坏死情况、炎症反应程度均比较轻,血浆内中分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9]
16.2 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有人艾灸神阙,对老年人头发中的锰、锌、钙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艾灸可使老年人发锰的含量显著增高,锌、钙的含量也有显著增加,发现铜、铁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9]
16.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神阙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老年人保健灸2个月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保健灸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数值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的形成率,差异显著;并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使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含量显著增加。[9]
现代研究表明,隔盐灸神阙,可提高正常小鼠脾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水平,针灸神阙穴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9]
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之内迅速升高,72小时和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时间。
16.4 治疗五更泻
用中药外敷神阙穴,取肉桂、鸡内金各3g,硫磺、枯矾、五倍子各6g,白胡椒1.5g,新鲜葱头3~5节,捣烂,加醋共调成糊状,平摊于神阙,用纱布覆盖,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
16.5 治疗慢性腹泻
隔药饼灸,取丁香、肉桂、甘松、山柰各等分,加入适量面粉,用温水合成药饼(用针将药饼刺数孔),药饼置神阙上,再将鸡蛋大小艾绒置药饼上,灸3~5壮,次日按原装,并加灸中脘穴即可。
16.6 治疗产后尿潴留
将盐炒黄填入神阙穴,再将葱压成0.3cm饼状置盐上,将艾炷置饼上,灸1~4壮。
16.7 治疗皮肤瘙痒
隔药灸神阙,取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等量研细填神阙,每日1次,即可取得较好疗效。
16.8 治疗荨麻疹
用闪罐法,每日1次,可连续治疗3次。
16.9 治疗关节炎
17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1.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1.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7.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5.
-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2.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