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制法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粟米大。
4 功能主治
治小儿脏腑怯弱,内受积冷,胁肋胀痛,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日夜频并,四肢困倦,面无颜色,肌肉消瘦,不进饮食;及疳气羸瘦,肚大青筋,口干烦渴,小便白浊,食不生肌,或发虚肿,寒热往来,或因食甘肥,虫动作痛,叫哭合眼。
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8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8.1 方名
8.2 组成
京三棱(煨香,切)2两,蓬莪术(炮香,切)2两,茴香(微炒)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白芍药1两半,干姜(炮)1两半,当归(洗,焙)1两3分,巴戟(去心,微炒)1两,艾叶(醋炒)1两3分,川楝子肉(炒)1两。
8.3 主治
女人三十六疾,积气内攻,经候不调,腹胁多胀,或时刺痛,不进饮食。
8.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温酒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 《三因》卷八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肠胃因虚,气癖于盲膜之外,流于季胁,气逆息难,积日频年,医所不治,久则营卫停凝,一旦败浊,溃为痈脓,多至不救。
9.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橘皮汤送下。
9.5 制备方法
10 《普济方》卷一六九引《卫生家宝》
10.1 方名
10.2 别名
10.3 组成
陈仓米半升(用巴豆7粒,去壳,同米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青皮(去瓤,炒)3两,陈橘红3两。
10.4 功效
消滞气。
10.5 主治
茶伤,饮食减少,面黄腹疼,及百物所伤。
10.6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淡姜汤送下。
10.7 制备方法
上为末,好醋糊为丸,如豌豆大。
10.8 附注
11 《局方》卷十(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1.1 方名
11.2 组成
干漆(炒)1两,京三棱(炮)6两,青皮(去白)6两,丁香1两,蓬术半斤。
11.3 主治
小儿脏腑怯弱,内受积冷,胁肋胀痛,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日夜频饼,四肢困倦,面无颜色,肌肉消瘦,不进饮食;及疳气羸瘦,肚大青筋,口干烦渴,小便白浊,食不生肌,或发虚肿,寒热往来,或因食甘肥,虫动作痛,叫哭合眼。
11.4 用法用量
每2岁儿,每服5丸,淡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粟米大。
12 《普济方》卷三九一引《保婴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京三棱(煨,锉)1两,广荗(煨,锉)1两,石菖蒲1两,神曲(炒)1两,麦芽(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麸炒)1两,石绿矾2两(另研),黑牵牛4两(炒热,取头末2两)。
12.3 功效
消磨癖积,美进乳食。
12.4 主治
小儿癥癖块硬,腹胁刺痛,不思乳食。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加至50-60丸,食后临卧温米饮汤送下,日2次。
1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酸醋打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12.7 用药禁忌
忌生硬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