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鼻栓
2.1 拼音名
Niú Bí Shuān
2.2 别名
千斤力
2.3 来源
金缕梅科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以枝、叶入药。
2.4 生境分布
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贵州、四川。
2.5 化学成份
叶含有岩白菜内脂(bergenin)、牛鼻栓甙(fortunearioside,C15H20O9)。
2.6 性味
苦、涩,平。
2.7 功能主治
2.8 用法用量
5~8钱,外用捣烂敷患处。
2.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牛鼻栓
3.1 出处
3.2 拼音名
Niú Bí Shuān
3.3 英文名
leaf or root of Chinese Fortunearia
3.4 别名
千斤力
3.5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枝叶春、夏季采摘,晒干;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3.6 原形态
牛鼻栓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2-5m。嫩枝有灰褐色柔毛;老枝有稀疏皮孔。单叶互生;叶丙长4-10mm;托叶早落;叶片膜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6cm,宽3-9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稍偏斜,缘具波状锯齿;叶脉深入齿端小尖头,沿主脉和下面有星状毛。花杂性,两性花和雄花同长于一植株上;雄花序呈短茅荑状,有发育不全的雌蕊;两性花的花序长3-6cm;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星状毛;萼筒长1mm,无毛,萼齿5,卵形,长1.5mm,先端有毛;花瓣5,钻形,较萼片稍短;雄蕊5,花药卵形,长约1mm;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向外卷曲。蒴果木质,卵圆形,长1.5cm,有白色皮孔,沿室间2片开裂,每片2浅裂。种子卵圆形,长约1cm,暗棕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7-8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岩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3.8 化学成份
叶含牛鼻栓甙(fortunearoside)与岩白菜素(bergenin)。
3.9 性味
苦;涩;平
3.10 归经
3.11 功能主治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4g;大剂量单用60-90g。
3.13 各家论述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劳伤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3.14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