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Niuhuang Jiedu Wa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ezoar antidotal pill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ntiphlogistic Calculi Bovis Pil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序号 |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109 | 12 | 牛黄解毒丸 | 蜜丸 | 3g(人工牛黄) | 丸 | 0.56元 | 中成药部分 | * |
110 | 12 | 牛黄解毒丸 | 蜜丸 | 30g(人工牛黄) | 瓶 | 4.7元 | 中成药部分 | |
111 | 12 | 牛黄解毒丸 | 蜜丸 | 40g(人工牛黄) | 瓶 | 6.2元 | 中成药部分 | |
112 | 12 | 牛黄解毒丸 | 蜜丸 | 60g(人工牛黄) | 瓶 | 9元 | 中成药部分 |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4 牛黄解毒丸药典标准
4.1 品名
Niuhuang Jiedu Wan
4.2 处方
人工牛黄5g、雄黄50g、石膏200g、大黄200g、黄芩150g、桔梗100g、冰片25g、甘草50g
4.3 制法
以上八味,除人工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人工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6~36g与适量的水,泛丸,制成水蜜丸,低温干燥;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4.4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大蜜丸或水蜜丸;有冰片香气,味微甜而后苦、辛。
4.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桔梗)。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雄黄)。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石膏)。
(2)取本品水蜜丸3g,研碎,或取大蜜丸3g,剪碎,加硅藻土2g,研匀,加三氯甲烷15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渣备用,滤液蒸干,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醋酸(20:25:3: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冰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鉴别](2)项下的滤渣,挥干溶剂,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其余滤液蒸干备用),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5个橙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5)取[鉴别](4)项下的备用残渣,加乙醇适量使溶解,加在聚酰胺柱(14~30目)上,用水125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以85%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6 检查
4.6.1 三氧化二砷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碎,精密称取1.9g,或取大蜜丸适量,剪碎,精密称取2.9g,加稀盐酸20ml,时时搅拌40分钟,滤过,残渣用稀盐酸洗涤2次,每次10ml,搅拌10分钟。洗液与滤液合并,置5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盐酸5ml与水21ml,照砷盐检查法(附录Ⅸ F第一法)检查,所显砷斑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砷斑。
4.6.2 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5:5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5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或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约0.6g,精密称定,加70%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10.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20.0mg。
4.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4.9 用法与用量
4.10 注意
孕妇禁用。
4.11 规格
水蜜丸 每100丸重5g;
大蜜丸 每丸重3g。
4.12 贮藏
密封。
4.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牛黄解毒丸中药部颁标准
5.1 别名/通用名
5.2 拼音名
Niuhuang Jiedu Wan
5.3 标准编号
WS3-B-2482-97
5.4 处方
牛黄 5g 雄黄 50g 石膏 200g 大黄 200g 黄芩 150g 桔梗 100g 冰片 25g 甘草 50g
5.5 制法
以上八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5.6 性状
5.7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不规则片状结晶无色,有平直纹理。
(2)取本品,进行微量升华,先得白色升华物后,继得黄色升华物。将升华物分别置显微镜下观察:白色升华物呈不定形的无色片状结晶,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渐显紫红色;黄色升华物呈黄色针状结晶或羽状结晶,遇硷显红色,遇酸变为黄色。
(3)取本品 2g,研碎,加氯仿1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0.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分别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醋酸-甲醇(20:25:2: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两个荧光斑点。
5.8 检查
5.9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5.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2g,一日3次。
5.11 注意
孕妇禁用。
5.12 规格
每袋 4g
5.13 贮藏
密封。
辽宁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之牛黄解毒丸
7.1 组成
防风、麦门冬、甘草各9g,赤芍药、黄连、黄芩、钩藤、黄柏、栀子、当归尾各15g,大黄、生石膏、连翘、金银花各30g,桔梗12g[1]。
7.2 制法
上药为细末,每274g药粉兑牛黄、薄荷水各3g,冰片、雄黄各15g,朱砂30g,麝香1.5g[1]。研细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g[1]。
7.3 用法用量
7.4 功能主治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方之牛黄解毒丸
8.1 组成
牛黄5g,雄黄50g,石膏200g,冰片25g,大黄200g,黄芩150g,桔梗100g,甘草50g[1]。
8.2 制法
8.3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1]。
8.4 功能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方之牛黄解毒丸功能清热解毒[1]。治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1]。
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牛黄解毒丸
9.1 组成
防风3钱,赤芍5钱,黄连5钱,黄芩5钱,大黄1两,钩藤5钱,生石膏1两,连翘1两,黄柏5钱,生栀子5钱,金银花1两,麦冬3钱,桔梗4钱,甘草3钱,当归尾5钱。
9.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牛黄解毒丸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
9.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
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每8两8钱细末兑牛黄1钱,冰片5钱,雄黄5钱,薄荷冰1钱,朱砂1两,麝香5分。研细,混合均匀,炼蜜为丸,重1钱,蜡皮封固。
9.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0 《咽喉脉证通论》之牛黄解毒丸
10.1 组成
牛黄5分,青黛1两(飞净),冰片5分,雄黄5钱,儿茶3钱,官硼5钱,薄荷3两(另研),胆星4两。
10.2 功能主治
《咽喉脉证通论》之牛黄解毒丸主治一切喉风痹闭,咳嗽喘急,痰涎壅塞,胸膈迷闷,并口舌等症。
10.3 用法用量
每噙1丸,待其自化咽下。1日夜须噙4丸,小儿减半。
1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蜜为丸,如芡实大。
11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