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青葙子丸
2.1 处方
青葙子 甜瓜子仁 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别杵为末)白蒺藜(微炒,去刺)面曲(炒令微黄)乌梅丸(微炒)棒心 蔓菁子 决明子 牡荆子 茺蔚子 枸杞子 萤火虫(微炒,去翅、足)地肤子 柏子仁各30克 川大黄30克 (锉碎,微炒)蕤仁60克(汤浸,去赤皮)细辛60克
2.2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2.4 用法用量
每服以温酒下20丸。不计时候。
2.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
3 《圣济总录》卷一○六
3.1 方名
3.2 组成
青葙子半两,蕤仁半两,人参半两,地骨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泽泻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菊花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黄连(去须)2两。
3.3 主治
目赤涩痛。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温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外台》卷二引《集验方》
4.1 方名
4.2 组成
青葙子5两,龙胆3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苦参1两,黄柏2两,栝楼1两,黄连2两。
4.3 主治
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
4.4 用法用量
每服7丸,食前饮送下,1日3次。不知稍增。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6 用药禁忌
忌猪肉,冷水。
4.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青葙子专走厥阴肝经,《本经》治唇口青,是热伏至阴而见假象,非阴寒药也;草龙胆《本经》治骨间寒热,大泻肝经湿热;苦参《本经》治心腹结气,与黄柏同为泻肾之品;兼芩、连、栀子一派苦寒,暗伏黄连解毒于中;更加栝楼根通津液,除烦渴。相率以迅扫留泊之余邪,咸非驯良之品,病人稍涉虚者,难以概施。
5 《外台》卷二十一引《必效方》
5.1 方名
5.2 组成
青葙子5分,槐子5分,覆盆子5分,地肤子5分,菥蓂子5分,车前子5分。
5.3 主治
眼风暗有花。
5.4 用法用量
每日服15丸。
5.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6 用药禁忌
6 《圣惠》卷十
6.1 方名
6.2 组成
青葙子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1两,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兔肝3分(微炙),川朴消2两,苦参3分(锉)。
6.3 主治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惠》卷十八
7.1 方名
7.2 组成
青葙子1两,枸杞子1两半,泽泻1两半,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生干地黄1两半,防风1两(去芦头),细辛3分,枳亮1两(麸炒微黄,去瓤),石决明1两半,车前子2两,黄连3分(去须),茺蔚子3分。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惠》卷三十二
8.1 方名
8.2 组成
青葙子1两,决明子1两,黄连1两(去须),人参1两(去芦头),苦参1两(锉),防风3两(去芦头),地骨皮1两,白鲜皮1两,川升麻1两,玄参1两,车前子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1两,秦艽1两(去苗),茯神1两,龙胆3分(去芦头),黄芩1两。
8.3 主治
眼风赤,昏暗,泪出。
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惠》卷三十三
9.1 方名
9.2 组成
青葙子半两,决明子半两,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半两,车前子半两,细辛半两,五味子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半两,枸杞子半两,茺蔚子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泽泻半两,地肤子半两,桂心半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半两,兔肝1具(炙干)。
9.3 主治
风热壅滞,眼不得见日,泪出,(目巟)(目巟)不见物。
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粥饮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济总录》卷一○二
11.1 方名
11.2 组成
青葙子2两,车前子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泽泻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防风(去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茺蔚子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
11.3 主治
肝虚眼昏涩,泪出翳生,或散或聚,初时即轻。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茶汤送下,加至20丸。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圣济总录》卷一○三
12.1 方名
12.2 组成
青葙子3两,五味子3两,菟丝子(酒浸,别捣为末)3两,地骨皮3两,生干地黄(焙)3两,决明子(炒)3两,葶苈子(隔纸炒)3两,车前子2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半,地肤子2两半,萎蕤2两半,赤茯苓(去黑皮)2两半,子芩2两半,泽泻2两半,防风(去叉)2两半,兔肝1具(炙干),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
12.3 主治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3次。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圣济总录》卷一○八
13.1 方名
13.2 组成
青葙子半两,牡丹皮(去心)半两,地骨皮半两,杜仲(蜜炙焦黄)半两,赤芍药1两,黄连(去须)1两,地龙(去土)1分,川芎半两。
13.3 主治
气毒攻注,目昏涩疼。
1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清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