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它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红鲟,学名锯缘青蟹,甲壳纲,梭子蟹科。喜穴居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底内,性凶猛,肉食性,主食鱼虾贝类。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尤其是雌蟹,被我国南方人视作“膏蟹”,有“海上人参”之称。青蟹盛产于温暖的浅海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江浙一带尤多。
5 青蟹使用提示
每次80克左右
7 青蟹的选购
1. 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动物,所以吃时必蘸姜末醋汁来祛寒杀菌,不宜单食。
2. 螃蟹的鳃、沙包、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吃时一定要去掉。
3. 醉蟹或腌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应蒸熟煮透后再吃;存放过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节,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
(1)、举起青蟹,背光察看蟹壳锯齿状的顶端,如果是完全不透光的,说明比较肥满,反之,则不饱满;
(2)、青蟹底部呈白色甚至透明状,代表蟹刚刚换完壳。蟹由于换壳时消耗了大部分能量,所以通常也是肉不多;底部较脏的往往肉比较肥满;
5. 螃蟹清洗:先在螃蟹桶里倒入少量的白酒去腥,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时候用锅铲的背面将螃蟹抽晕,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拿刷子朝着已经成平面状的螃蟹腹部猛刷,角落不要遗漏。检查没有淤泥后丢入另一桶中,用清水冲净即可。
6. 螃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为螃蟹喜食动物尸体等腐烂性物质,故其胃肠中常带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一旦死后,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体内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 组氨酸易分解,可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和类组氨物质,尤其是当螃蟹死后,组氨酸分解更迅速,随着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越多,而当组氨积蓄到一定数量时即会造成中毒。
8 青蟹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之人食用;适宜产妇胎盘残留,或孕妇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为好;
2. 平素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之人忌食;风寒感冒未愈者,或宿患风疾,包括顽固性皮肤瘙痒疾患之人忌食;月经过多、痛经、怀孕妇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11 青蟹的食用建议
1. 在煮食螃蟹时,宜加入一些紫苏叶、鲜生姜,以解蟹毒,减其寒性;
2. 螃蟹可以用来蒸、煮、炸或制小吃馅心;
3. 蒸蟹时应将蟹捆住,防止蒸后掉腿和流黄;
4. 生螃蟹去壳时,先用开水烫3分钟,这样蟹肉很容易取下,且不浪费;
5. 买回螃蟹后不用水冲洗,放入干净的缸、坛里,用糙米加入两个打碎壳的鸡蛋,再撒上两把黑芝麻将蟹盖淹没,然后用棉布蒙住缸口,使空气能流通,但又不能使蟹见阳光,这样养3天左右取出,由于蟹吸收了米、蛋中的营养,蟹肚即壮实丰满,重复明显增加,吃起来肥鲜香美。
12 《中华本草》青蟹
12.1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12.2 拼音名
Qīnɡ Xiè
12.3 英文名
Young Crab
12.4 别名
朝蟹、膏蟹
12.5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lla serrata ( Forskal).
采收和储藏:随时可捕,鲜用或腌制。
12.6 原形态
锯缘青蟹,头胸甲呈横椭圆形,长约为宽的2/3,一般长约98mm,宽142mm左右,背面隆起而光滑,青绿色。胃区及心区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胃区、鳃区各具一微细的横行颗粒线。额分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前侧缘各有等大的三角齿9个。螯足不对称,右螯较大,长节前缘具3刺,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常节在雄体很强大,两指间空隙明显,内缘具粗大的钝齿。前3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刷状短毛,第4对的前节与指节均扁平,呈桨状,边缘有短毛。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宽圆形。
12.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温暖和盐度较低的浅海中杂食性,全年产卵,盛产期5-7月,母蟹常到近海中去产卵,孵出的幼蟹常随潮流返回近岸或河口觅食而成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沿海。现已进行人工养殖。
12.8 化学成份
1.鲜肉含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亚矾(methion-ine sulfoxide),组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精氨酸、门冬酰胺、甘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门冬酰胺。并含原肌球蛋白。螯足肌肉含氧化酶,如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苹果酸脱氢酶(malae dehydrogenase)、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yh-droenase)、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
2.肝胰脏中含有一磷酸酯酶(monophosphateesterase)、酸性及咸性磷酸酯酶、葡萄糖-6-磷酸酯酶(glucose6-pnospnatase)、琥珀酸、辅酶I(NAD)及辅酶Ⅱ(NADP)、苹果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芳基酰胺酶(arylamidase)。
12.9 性味
味咸;性寒
12.10 功能主治
化瘀止痛;利水消肿;滋补强壮。主产后腹痛;乳汁不足;体虚水肿
12.11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每次1只;或研末。